• 1:头版
  • 2:要闻
  • 3:年终特稿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上证零距离
  • 11:信息披露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A9:市场·期货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急行与短板 海洋金融宁波“试水”
  • 宁波港的“金融强港”梦
  • 沪甬“双城”携手共进
  •  
    2011年12月6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市场·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市场·调查
    急行与短板 海洋金融宁波“试水”
    宁波港的“金融强港”梦
    沪甬“双城”携手共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急行与短板 海洋金融宁波“试水”
    2011-12-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颜剑 ○编辑 毛明江

      以水为魂,倚港衍生。

      宁波,中国最古老的港口之一,连续多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列全国第二位。

      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宁波的经济增速开始放缓。未来怎么走,过去所具有的制度和区位优势还能撑多久?浙江海洋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获批,解决了这个问题。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宁波-舟山港海域及其依托城市成为该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

      海洋经济的概念与规划提出来之后,一个想象空间巨大、全新的经济领域呈现在宁波的面前。当地银行、保险、投资基金等金融业也面临如何发力海洋金融的新挑战。

      “金融体系的支持对于海洋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它直接关系到特定海洋经济项目的成败。同时,海洋经济也为金融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涛认为,金融业要大步走向海洋。

      记者在宁波实地调研后发现,面对海洋金融的新棋局,尽管宁波呈现出金融机构支持海洋经济的积极性迅速提高,政府全力引导,银行业大手笔授信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缺乏专业化机构及人才这两大“短板”。

      ⊙记者 颜剑 ○编辑 毛明江

      ◎宁波的“二次创业”

      宁波解放北路128号A座2楼,昏暗的夹层、年代久远的电梯、老旧的洗手间。尽管宁波的GDP排名全国第16位,市中心区现代化高楼鳞次栉比,但该市金融办却栖身于此。

      栖身老楼未必代表旧思维。宁波市金融办副主任李群告诉记者,宁波现在全力以赴发展海洋经济推动经济转型,有人形象地将此称为宁波的“二次创业”。“协调和促进已占全市GDP百分之八的金融业全面挺进海洋金融业,已刻不容缓。”

      宁波海洋产业投资基金的成立或许能说明当地推动经济转型的急迫心情。11月15日,经过仅2个多月的筹备,全国第一家以海洋产业为投资方向的专业基金管理公司——宁波海洋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宣布挂牌成立。该基金由上海航运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宁波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国家高新区开发投资公司等三家单位以4:4:2的比例,共同出资6000万元,是宁波海洋产业基金的发起、募集、投资、管理主体。

      “下一步将进入募资的阶段,首期规模大概在30亿元,预计未来总规模到100亿元。”李群表示,该基金的资金未来将主要投入到海洋经济规划所引导的产业。

      在《浙江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提出的三大金融中心构想中,宁波是唯一被强调为“服务于海洋经济”的金融中心。按照宁波方面的规划,对宁波金融业的要求,是首先要服务于临港大工业、海洋新兴产业、港航物流、滨海旅游、现代海洋渔业等这些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

      据统计,宁波市“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中,涉及临港先进制造业、港航服务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岛资源开发等四个领域的项目共计194个,项目总投资5581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3344亿元。

      ◎银行探路“蓝色”金融

      在宁波将经济转型方向锁定蓝色大海的雄心与规划中,商业银行无疑是金融支持的“主力军”。

      7月21日,宁波市政府与建设银行总行签署《全面金融解决方案(FITS)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宁波分行也与11个县(市)区政府等签订同类FITS框架协议,全面构建双方在海洋金融一体化解决方面的合作架构。

      据建设银行宁波市分行公司部总经理张一敏透露,截至今年9月末,宁波建行为该市海洋渔业、海洋运输、海洋石油天然气、滨海旅游、沿海造船这五大海洋支柱产业提供的直接和间接融资余额达122.75亿元。

      大行无疑在大型项目上会取得先机,但力量相对较弱的股份制银行也有自己的“招数”。民生银行宁波分行公司部总经理王晖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董事长董文标、行长洪崎等总行领导携同总行公司、评审、贸易、投行等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先后来宁波对涉海经济规划进行了实地调研。”据了解,民生银行宁波分行力争到2015年涉海授信额度突破150亿元。

      大部分金融机构表现出的抢先“卡位”海洋金融业务的态度,让宁波市政府备受鼓舞。

      交通银行表示,将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列为交行金融支持重点,制定专项支持政策,并在机构设置、审批权限、资金支持等方面予以倾斜。

      宁波建行计划在该分行公司部下设海洋金融服务中心,负责全(分)行海洋金融政策的研究制定和牵头营销工作,并且根据五个重点区域支行各自的经营特色,成立临港大工业、港航服务、船舶融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海岛海域开发等海洋金融服务团队。

      邮储银行浙江省分行在前年开办了渔船抵押贷款业务。通过渔船抵押贷款,该行支持渔民致富,助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截至今年3月底,邮储银行省分行已累计发放渔船抵押贷款4亿多元,服务近1600户渔民。

      对于民生银行而言,海洋渔业是该行深耕海洋经济的第一步。“经过调研,我们现在已经确立了开展冷链业务的捕捞业、水产品加工业、码头交易市场、水产品牌企业等四个行业模式。确立了相应的规范和标准,比如企业准入门槛的标准、授信条件、产品组合、担保措施以及定价等,都已经形成一整套清晰的方案。”据王晖透露,民生银行计划今后几年内,将全国范围内的海洋渔业贷款投放规模扩大至500亿元。

      据深发展宁波分行人士介绍,该行依托供应链金融体系,成功塑造宁波市第一个物流金融“雏形”——海铁联运项目。该行还延伸供应链金融产品线,首先开启了宁波港航业货代保理业务。同时,该行拓宽供应链产品供给范围,针对船舶制造企业融资需求,推出了以造船企业为授信主体的买方信贷业务、船舶使用权抵押贷款、船用钢材与船板为抵押的动产抵押贷款。

      ◎短板之一

      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尽管金融机构均意识到了海洋金融“蛋糕”商机无限,但针对海洋经济特点的金融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是宁波金融业挺进“蓝海”的短板之一。

      恶劣的海洋环境和频发的海上灾害,使得海洋产业具有的高风险、高投入以及回收周期长等特点,这与银行信贷追求稳定收益的目标存在矛盾,往往使得一些金融机构、民间投资者等对其望而却步。

      一家宁波当地的法人银行甚至对记者表示,“我们还没做海洋经济方面的业务。”

      以水产品加工业为例,在这个“有利可图”的行业中,部分商业银行对水产品加工企业的贷款持谨慎态度,原因是水产品加工企业的贷款只能以厂房和设备作为抵押物获取,而水产品加工设备最多只能按市场价的五折放贷,有的甚至更低。

      宁波银监局的一份报告称,多数商业银行仍然偏重于较传统的风险控制手段。如依赖于传统的行业分析、国内外市场信息收集、企业经营状况分析等,但海洋经济的高风险特性使得以上这些手段实施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对于涉海信贷非常重要的海域使用权、专利、船舶等转让交易市场不够发达,银行处置抵质押物有相当困难。一般船舶停靠在异地的港口或外海,而银行年度抵押品评估需到现场实地查勘,路途遥远费用高昂,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不便。

      此外,海洋产业中小企业较多,这些企业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但由于产品未形成产业化,投资回报的前景无法预估。再加上规模较小,使得银行为其提供服务时,比服务大企业需支付更高的单位资金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和风险成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涛表示,当前金融机构还很少提供适应现代海洋产业需要的新型融资工具和风险管理工具。“为适应海洋经济发展,必须要创新金融产品,为海洋经济发展量身订制金融服务。”

      监管部门显然意识到了加强海洋金融业务创新力度的迫切性。人民银行宁波中心支行、银监会宁波监管局、宁波市海经办,今年6月底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各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创新信贷模式,扩大贷款抵(质)押物范围,积极拓展海域使用权、股权、知识产权、渔船、在建船舶抵押贷款和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规范发展供应链融资、组合担保贷款等贷款业务。

      ◎短板之二

      呼唤专业机构与人才

      服务于海洋经济的专业金融机构和人才上的不足,是宁波金融业目前面临的短板之二。

      “比如,当前亟待加快发展海洋保险业务。”宁波诺丁汉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章勇敏认为,由于海洋自然环境、航运环境,以及外围市场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海洋经济存在诸多风险,这会使得风险分担机制过于集中在某一类金融机构身上,从而限制了金融机构支持海洋经济的发展力度。

      涉海保险的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专门针对海洋经济的政策性保险产品;二是商业性保险不愿涉足;三是即使对于已有的保险项目,由于专业人才和相关定价、估损、理赔技术的缺乏,无法保、不敢保的现象非常普遍。此外,缺乏专门化的担保机构、租赁公司以及相关领域内的法律、会计等相关中介机构,也是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约束的主要问题。

      以渔业养殖保险为例,该业务能减少信贷风险,增加还贷保障,多数商业银行和农信社都将保险作为还款来源的有效保证。尽管近年来海洋保险的险种和规模开始加快发展,但难以有效覆盖风险。

      充分发挥金融在海洋经济中的作用,完善的金融机构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参与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类型中,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自主介入,均以银行机构为主,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尚未形成有效支持力量。未来应立足于建立涵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等各种机构类型,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机构体系。

      海洋金融方面的人才匮乏无疑是当前多数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问题。据宁波银监局报告称,内资银行普遍缺乏海洋经济相关人才。建设银行宁波分行公司部总经理张一敏告诉记者:“海洋金融在产品设计、业务流程等方面跟传统的行业并不一样,这就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来配备,但目前国内这方面专业金融人才相当匮乏。”

      外资银行尽管在总行层面的技术力量更强一些,但是其在宁波的发展有一定的探索过程,对本地海洋经济的支持仍显乏力。

      以汇丰银行为例,该行在香港设有专门船舶融资贷款团队负责相关融资业务。目前该团队对于项目总金额有较高的要求,对企业的选择较为严格,因此该行宁波分行暂无合适的客户可以推荐至该部门。

      ◎专家建言

      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海洋金融体系

      为了完善对海洋经济的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涛建议,当前金融业对海洋经济的金融支持的重点应在于利用行业优势,有效地引导和支持海洋经济主体的健康发展。

      他表示,具体而言,大致有这样几方面内容:一是充分利用金融工具和金融政策,实现对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的优化;二是运用不同金融机构所具有的信息优势和产业培育经验,为海洋经济产业主体提供包括市场信息、技术信息、企业成长等在内的多方面的帮助;三是利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多元化业务,为海洋经济主体提供包括清算结算、汇兑、财富管理等其他非融资性的金融需求。

      在扩大发展海洋经济的投融资业务和渠道上,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钱水土建议,支持综合运用银团贷款等形式,满足海洋产业重大项目信贷资金需求;引导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用于航运等相关产业项目;充分发挥担保基金对信贷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区内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公开转让;引导民资参与港口航运开发事业;支持金融租赁公司进入银行间市场,拆借资金和发行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债券和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

      在创新金融产品和运作方式上,有学者建议,要扩大直接投融资渠道。金融机构借助集合信托、短期融资券、银团贷款、保函、企业债券、海域使用权抵押、政府主导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基金等方式,为涉海企业提供优良、特色金融服务。

      同时,还要推动金融开放进程。逐步展开经常项目外汇账户改革,有序开放涉海企业集团外汇资金的集中管理和运作,尝试发展离岸金融市场,采取更便捷的外币结算方法,鼓励金融机构在更大范围内从事混业经营业务。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陈学彬则认为,仅依靠有限的政策性融资力量和部分商业性融资力量,无法完全满足海洋产业对资金的大额、连续性需求,因此还需在政府投资示范性、引导性和调控性的基础上展开多形式的金融合作。比如,兴办合作基金会、设立信用担保基金和机构、通过股份制方式或联合担保方式发展涉海产业小额信贷等。

      (本报记者周鹏峰、田野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