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年终特稿
  • 4:年终特稿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产业纵深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T1:钱沿周刊
  • T2:钱沿周刊
  • T3:钱沿周刊
  • T4:钱沿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黄金十年后 房地产业何去何从
  • ■2010年至2011年楼市大事记
  • 潘石屹:
    很多开发商就差那么一口气
  • 2011年楼市调控 功不可没
  •  
    2011年12月8日   按日期查找
    4版:年终特稿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年终特稿
    黄金十年后 房地产业何去何从
    ■2010年至2011年楼市大事记
    潘石屹:
    很多开发商就差那么一口气
    2011年楼市调控 功不可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黄金十年后 房地产业何去何从
    2011-12-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楠 于兵兵 ○编辑 王晓华
    2011年底地方政府部分"松绑"迹象


      2011年,对于房地产业而言注定是有分水岭意义的特殊一年。

      这不仅是一个“政策年”——经历了限购令、利率调整、首付提高、房产税试点等一系列调控政策的洗礼,楼市前景变得扑朔迷离;这还是一个“转折年”——供需关系的彻底逆转,让原本排队抢房的盛况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促销也卖不动的愁眉苦脸,信托、高利贷四处腾挪的资金压力,全面猫冬谨慎拿地的亦步亦趋……一年间,风光无限的开发商恐慌了,弱势无奈的购房者淡定了,红火热闹的中国楼市寂静了。

      有人说,2011年终结了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楼市上半场结束,下半场开始。那么,2011年的中国楼市究竟发生了什么?是谁终结了房地产业黄金十年?飞速发展十年之后,中国楼市何去何从?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解读2011年的中国楼市。

      ⊙记者 朱楠 于兵兵 ○编辑 王晓华

      拐点到来

      明年1月全国房价或现同比下降

      时至年终,房地产论坛扎堆召开。论坛上,从未有过的悲观情绪笼罩在房地产商周围,恐慌和忐忑,挥之不去。“我在房地产业做了十几年了,从未感觉到房地产的冬天像今天这样冷。”中国第一房地产代理品牌易居中国一位高层向记者表示。

      “现在我们怕的是降价也卖不动,那企业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购房者已经形成预期,就是房价还要降。这一点最可怕。”黑龙江一家大型民营企业负责人在中国经济论坛2012房地产盘点与展望活动上称。据他介绍,即便是泡沫不大,市场购买力有限的哈尔滨楼市,现在的成交量也已经急剧萎缩,价格已经进入到下行周期。

      降价,已经不再是一、二线城市的小范围动作,开始成为全中国楼市的主旋律。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30个监测城市中,逾六成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跌,7个城市跌幅超过30%。其中厦门环比跌幅甚至达到59.95%。价格方面,30个监测城市中有四成城市均价环比下跌。其中上海降幅最大,环比降幅达9.16%。

      据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执行总裁丁祖昱介绍,根据中房网一手房价格指数,全国房价在9月份其实已经出现环比下降。按照目前趋势,明年1月份或出现同比下滑。而房价同比下降,是楼市转折点的重要标尺。

      楼市拐点的另一个标志是土地市场趋冷。每年年底都是土地市场传统的旺季,但今年年底却显得格外冷清。开发商“弃购”愈演愈烈,流拍、终止或延迟出让等情况使土地成交量持续下滑。11月份全国133个城市共成交土地1537宗,成交面积5581万平方米,环比减少25%,同比减少43%;其中住宅类用地472宗,成交面积2057万平方米,环比减少19%,同比减少55%。

      “开发商哪有钱买地啊。”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称。而开发商没钱买地的直接后果是地方土地收入的锐减。地方政府开始不断降低底价,以吸引开发商入市。到11月份,全国133个城市住宅类用地的楼板价同比下跌7%,至1539元/平方米。

      业内普遍预计,2012年住宅类用地惨淡成交的状况不会好转。随着各地流拍地块的增加,年度土地出让计划完成率的压力以及近期北京、上海郊区的部分地价已明显松动的示范效应,使地价下行成为大势所趋。

      

      牛市终结者

      限购与保障房

      2011年哪项政策是压倒房价的最后一根稻草?限购令,无疑是史上最猛的“楼市速冻剂”。

      限购与限贷起源于去年4月,以“新国四条”和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为标志,三套以上购房被暂停发放贷款。不过,这一政策并未起到调控楼市的作用。

      易居中国董事局主席周忻回忆,那时候市场就判断,数月后一定会有一个销售窗口期的出现。“原因很简单,第一波政策只是抬高了购房成本,却没有叫停交易。比如提高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和利率等。但因为有4万亿的刺激政策,我们预测,楼市成交一定会再现高潮。”

      果不其然,到去年10月,商品房销售量和房价再次直线上冲,到12月达到最高峰。无论多高的门槛,总有资金入市抢房。在这种局面下,开发商对调控开始麻木。

      今年1月26日,房地产市场的一记炸雷拉开了全年调控大幕:中央确定了八大楼市调控政策,简称新“国八条”,其中明确提出对拥有多套房产的购房人实行“禁购”。民间盛传已久的第三次楼市调控就此坐实。

      虽然也有不少声音认为,限购政策本身含有太多行政干预的色彩,然而就效果来看,限购的确是市场速冻剂。北京等地商品住宅成交量逐月下降,甚至已经不足最高点时的四成。此后,“快卖房、缓建房、不拿地、现金为王”成为很多企业的战略,恒大、碧桂园等企业率先降价跑量,龙湖、万科等随后加入降价大军。

      除了限购之外,保障房的“建设元年”也对楼市预期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实,在今年上半年,单一的限购政策还未得到开发商的足够重视,导致限购令出台数月后,开发商仍然乐观,认为仍可打擦边球。直到保障房建设任务出台,以及为抑制通胀而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被一再强调,开发商才意识到,这次的危机无论从周期上还是强度上,可能都不同以往。”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回忆道。

      今年1月份住建部正式宣布,2011年我国将开建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比2010年的580万套增长70%,其面积大体相当于2010年全年商品房的供应量,创历年之最。到今年11月10日,住建部发布消息称,截至10月底,今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已超过1000万套,实现了年初计划的目标任务。

      2011年又被称为中国保障房“建设元年”。作为楼市调控一揽子政策的重要一项,增加保障房供应,调节供需结构,是搞好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关键。也势必带动钢材家居等上下游产业,有效对冲房地产市场调控对宏观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

      不过,时至年终,业内对未来楼市最大的担忧也恰恰就在保障房。“保障房管理机制的建立还是后话,2012年,800万套保障房建设资金如何筹措将是最大问题。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大减,根本没有钱建保障房。2011年已经开工的保障房也将在2012年建设周期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2012年如果筹措到了保障房建设资金,商品房调控一定会坚定执行,但如果资金不到位,中央或许会开始考虑为商品房松绑吧。”一家大型房企负责人表示。

      除了限购与保障房,房产税也被视为楼市“达摩克利斯之剑”。与史上最严的“国八条”横空出世仅隔一天,房产税试点终于在上海、重庆两地正式登台。虽然沪渝两地的试点不论征税范围还是税率,都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房产税,但就其试点意义和对市场的震慑力来看,不容小觑。

      

      2012年

      中央仍将严控房地产

      到了2011年底,当房价不可逆转地向下调整时,地方政府最先扛不住了。“一个城市的财政收入有一半靠房地产贡献,说这个产业不影响地方政府决策是不可能的。2011年,我们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就是不要被列入限购名单中。”一位地方政府官员表示。

      而已经被限购的地方政府开始各种试探性的救市(见表)。比如佛山在10月份尝试为限购令松绑;成都尝试放宽购房人的资格审核;北京放宽普通住宅认定的房价标准;杭州经济开发区出台员工首次购房享受20万元补贴政策等等。

      同样因为地方收入原因,尽管中央不断提示,新一批限购扩容城市却最终未能大量出现。仅有珠海等个别城市加入其中。

      然而,中央对这一轮调控的态度却仍然坚定。中央高层近日在考查河北省廊坊市保障房建设时指出,在房地产市场调控已取得一定成效的关键时期,要坚持实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与此同时,中央将调控政策的执行周期具体强调在2012年。

      “我们原来还对2012年政策转向有所期待。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尽管有提高存准率这样信贷放松的信号,但就楼市本身来说,紧缩性调控不会改变。”一位开发商直言。

      

      中长期

      调控博弈高房价将是主旋律

      对于楼市的未来,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撰文称,中国房地产市场将迎来第一次大调整。如果房地产销售同比增速从当前10%左右大幅回落甚至负增长,且信贷条件以及限购约束等未能有所松动,则2012年二季度房地产投资变成个位数甚至负增长的概率变大,房地产市场出现明显行业洗牌的可能性在加大。

      巴曙松表示,短期来看,中国房地产业正进入消化库存阶段:目前的周转期即从拿地到销售回款的周期约为40个月,与2008年房地产行业低谷时45个月的周转期相比已经相差无几。

      这决定了2012年的一大趋势是降价,其中一线城市的平均房价降幅在20%至30%之间,二线城市则在10%至20%之间。开发商将更多地向三、四线城市布局。产业外资本也将不再涌入房地产业。

      不过,度过了2012年至2013年的中国楼市,又将是另一番景象。“未来的10至15年,中国经济和城市化仍将高速推进,仅这两点就会为住房市场提供巨大的新增需求体量和需求能量。所以房价长期缓慢上涨的趋势难以改变,那么政府保持对房地产调控的趋势也就不会改变。”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分析师薛建雄表示。

    城市时间 地方楼市年底新动向
    佛山2011年10月直接松绑限购,称满5年房产转让不被限购。政策出台当天即被暂停。
    成都2011年11月在继续坚决执行限购的大背景下,成都口径暗松,即将新房网签时对购房人的资格审核转交由开发商和房产中介执行,政府只在办理房产证时再对购房人资格进行审查。地方执行“限购”的操作空间进一步增强。
    北京2011-11-16定向安置房“按照经济适用住房产权管理”,交易时间不受5年的限制

    2011-11-9首宗地块取消配建要求
    近期 挂牌土地不再公告截止日期

    杭州自2011年10月以来对土地配建条件避而不谈
    近期 在经济开发区注册、纳税和经营的企业员工(主要是企业管理层)首套购房发放补贴
    重庆2011-11-15重提购房退税,强调对首次置业补贴
    长春11月29日 即日起,吉林省将放宽在长春的购房落户条件,对要求落户者的购房面积和金额不再要求,此举虽没有明确触及“限购”,但在“长吉一体化”的背景下,亦可视为对外地购房需求(主要来自吉林市)的促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