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股拉开改革大幕吗
⊙桂浩明
时值年底,投资者都在盘算股市一年来的得失。尽管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股市指数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若从改革创新的角度看,这一年来还是取得了不小成绩的。特别在年底,融资融券业务从试点转为常规,并扩大了融资融券的股票标的,还把ETF也列为标的,改革幅度不小。另外,在有关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以及创业板退市等方面,也有新政策推出。不过,在历数了上述成就时,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也是实实在在的。在笔者看来,B股定位的继续模糊,相关改革停滞,就是一个重要方面。
B股的历史几乎与A股差不多长,1992年上交所就发行并上市了第一个B股,而当时A股数量也不过几十个。但自1999年以来,B股基本就停止了IPO和再融资,在规模上裹足不前。此后比较大的一个举措是在2001年,B股向境内个人投资者开放,这一如今备受诟病的政策一出台,立即引爆了一波大幅度上涨行情。但当境内个人投资者可以正式投资B股时,行情也就走到了顶点。以至于很多投资者一提起当年的这波行情,都将其形容为是“解放全世界,套牢全中国”。从此以后,在B股方面再没有出台过新的政策,与日新月异的A股市场相比,B股日渐显得老化,并被无情地边缘化。
诚然,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当年B股所承担的为境内企业引进海外资金的重任,现在已主要由H股担当了,因此B股需要转型,需要重新定位,需要变革。要不,随着其融资功能的丧失,在证券市场上也越来越变得无足轻重,这样的处境,当年依照规定老老实实参与B股交易的投资者是很难接受的。
近几年来,管理层以极大的决心,在资本市场上强烈地推动了包括股权分置改革在内的多项改革,一些曾长期困扰市场的问题逐步获得了解决,搁置已久的创业板,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金融创新也陆续被推出。细算下来,属于历史遗留下来而迄今悬而未决的难题,也就是B股了。B股市场究竟该如何发展?其出路何在?这些问题也确实无法回避。尽管有关方面对此保持沉默,但市场各界对此还是非常关注的,在管理层提出建设国际板的思路以后,不少人就寄希望于借助这个全新板块来解决B股难题。去年以来,B股走势相对于A股来说是比较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投资者对于B股未来的出路有所预期。但是,到了今年8月,随着国际板与B股无涉的观点传出,B股就再也支撑不下去了,就此开始了猛烈下跌,最近一段时间跌势更进一步加大,呈现一种系统性风险弥漫的态势。
应该说,股票有涨跌很正常,是市场行为的结果。但如今B股的下跌,却不能完全归结为市场行为,而是与它缺乏明确定位,找不到发展出路有关。如果要问B股现在面临什么样的风险,那么由于平均市盈率要低于A股约50%,因此其估值风险是有限的,最大的风险是政策不明朗。而要从根本上化解这个风险,出路在于改革。必须看到,B股现在最缺的就是一次真正的改革。尽管B股规模不大,参与的投资者也不多,但它毕竟是历史的产物,其存在是客观现实,是不应被遗忘与忽视的。
也许有人会说,解决B股问题涉及国家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外汇管理问题,与多个方面有关,难度大,不如再等等,到了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以自由兑换时再说。其实,解决B股问题的难度再大,也远远比不上当年的股权分置改革,更何况,现在已有了不少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步解决方案,陆续出现的上市公司大量回购B股的案例,本身也表明在这方面具有实践的余地。因此,问题的本质并不是B股有没有可能改革,而是想不想改革。只要下决心去做,一定是可以做好的,而这也是对市场负责,对历史负责,对投资者负责的表现。我们热切希望,2012年能看到B股改革拉开序幕,哪怕迈出的只是试探性的一步。
(作者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