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年终特稿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价值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调查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保监银监联手整顿市场
    上海将推银保退出机制
  • 股票开户数创6周新低
  • 央行官员倡议多渠道推动评级业发展
  • 南京证券与地方政府
    全面战略合作
  • 挖掘新盈利驱动点 外资行发力小微企业业务
  • 标普
    提升多家中资行评级
  • 中信证券:
    市场底部有望明年四季度奠定
  • 重啤疫苗项目疑为“黄粱一梦”
    重仓基金面临净值折损(上接A1)
  •  
    2011年12月9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保监银监联手整顿市场
    上海将推银保退出机制
    股票开户数创6周新低
    央行官员倡议多渠道推动评级业发展
    南京证券与地方政府
    全面战略合作
    挖掘新盈利驱动点 外资行发力小微企业业务
    标普
    提升多家中资行评级
    中信证券:
    市场底部有望明年四季度奠定
    重啤疫苗项目疑为“黄粱一梦”
    重仓基金面临净值折损(上接A1)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央行官员倡议多渠道推动评级业发展
    2011-12-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周鹏峰 ○编辑 邹靓

      ⊙记者 周鹏峰 ○编辑 邹靓

      

      针对国内评级业发展的滞缓及诸多欠缺问题,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霍颖励表示,可采取多渠道、多措施推动其发展,比如改变评级机构收费方式,解决利益不对称问题,也可借鉴国外双评级模式,提高评级机构商誉。

      霍颖励是在昨日由亚洲开发银行和中央结算公司主办的“亚洲债券市场论坛”上做出这一表述的。她说,评级机构最重要的是商誉,但相比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中国评级机构发展历程非常短,市场的公信力、商誉方面需要不断改进。

      评级机构作为市场自我约束、自我风险防范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投资者揭示风险、提供信息等方面不可或缺,但在2004年发展公司信用产品之前,我国评级机构作用非常小,之后评级作用大大提高。

      发展债券市场需要评级机构提供相应的支持,因此霍颖励倡议采用多渠道、多种措施来推动国内评级机构的发展,比如改变评级机构的收费方式,解决利益的不对称问题,还可借鉴国外双评级模式来提高评级的商誉及公信力。

      据了解,2005年为保护该行业发展,央行在征信管理局行业会议上口头对评级行业的服务收费初评费订立了最低25万的保护价,之后6年未有调整,因此业界对提高收费标准呼声颇高。目前国内几大评级机构年收入共计仅有几亿元,而三大国际评级机构2010年收入接近370亿元。此前大公国际董事长关建中曾对本报记者表示,国内评级收费标准低是双方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采用双评级在提高商誉的同时亦能扩大市场对评级的需求,提高评级业的收入。此前鹏元资信的一份内部报告亦倡议,应借鉴国外评级业的经验,对同一发行主体由国内具有相应业务资格的两家评级机构进行评级,并同时发布评级报告和结果。

      鹏元认为,“双评级+双公开”制度不仅有利于对两家评级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减少信用级别“寻租”的可能。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评级市场容量和规模。据了解,目前日本、韩国等多国均采用双评级模式,美国则实行双评级甚至多评级制度。

      除了呼吁制度上的推进,本土机构为提高商誉也做了诸多努力,比如大公国际资信评估公司此前曾耗时五年,先后投入2000万,研究并发布50国信用评级报告,目前仍在持续投入。考虑到法国经济增长乏力、债务负担率不断提高等负面因素,昨日大公国际将法国本、外币国家信用等级从AA-下调至A+,评级展望维持负面。前日大公将意大利本、外币国家信用等级从A-下调至BBB,评级展望为负面。更早前,大公国际将美国信用评级由A+下调至A,展望负面。

      不过目前中国本土评级机构市场影响力欠缺,市场人士认为这些努力目前更多是具有象征意义,但值得鼓励。

      金融危机后,国际上关于重构国际评级体系的呼声颇多,尤其欧债危机之后,国际评级机构调降了一些国家的主权评级和商业机构的评级,引起市场较大波动,市场更切身体会到评级体系的重要性。

      昨日马来西亚联昌集团副总裁Kwan lee在论坛上呼吁,应推动“东盟+3”区域内对本土评级机构的相互承认,并应考虑建立一个新的由东盟+3国家主导的评级机构,减少对国际评级机构的依赖,以此推动区域内的跨境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