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专 版
  • 8:专 版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圆桌
  • 13:特别报道
  • 14:特别报道
  • 15:专 版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版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稳增长超越保增长或成政策新指向
  • 监管机构职能归位:
    不当资源分配人
  • 多家在美中概股徘徊在退市边缘
  • 外论一瞥
  • 卡梅伦力推“国家幸福计划”
  • 金融救灾:欧美两种理念较量
  •  
    2011年12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观点·专栏
    稳增长超越保增长或成政策新指向
    监管机构职能归位:
    不当资源分配人
    多家在美中概股徘徊在退市边缘
    外论一瞥
    卡梅伦力推“国家幸福计划”
    金融救灾:欧美两种理念较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论一瞥
    2011-12-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翻译

      ■外论一瞥

      《华尔街日报》12月8日评论

      入世十年:中国角色更加重要

      十年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为中国经济命运带来了戏剧性转变。

      回到2001年,中国面临着无法回避的挑战,许多低效的国有企业承受了巨大损失,上百万工人下岗;银行有40%借款未履行;人民币被认为高估。而现在,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还一度处于升值压力。这种基于中国经济改革的所有转变,都改变了世界,带来了全球供应链的重新洗牌。

      然而现在,中国入世的收益正逐渐减少。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早期,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全面整顿提高了国有企业的效率,但现在国企仍享受着借贷和其他资源渠道的优先权。政府已经发布了计划来向非公有制企业开放更多领域,但进展缓慢。结果是中国出口在2002年至2008年平均增长30%多,而近月降到了20%以下,明年有可能继续下降。蔓延在各大城市的劳动力短缺则迫使企业提高工资,但劳动生产力并没有同步提高,这助燃了通胀、抑制了增长。

      2001年前,世人担心加入WTO会导致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整体萧条,但结果是中外汽车商都因中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有效竞争而受益。来自WTO的经验是,改革的收益会大大胜于改革的成本。未来放开服务行业的栅栏,引入更多竞争,才能带来更好的服务和更低的价格,同时也会利于控制通胀。

      如果中国要维持更长远的增长,这些开放步骤就是必要的。更开放的中国市场将对海外就业形势的好转、强化和平衡世界经济有重大贡献作用。对消费品实施低关税也将有助于减少中国与贸易伙伴间的摩擦。世界需要有机的和可持续的增长,这来自于生产力的提高而非财政刺激。中国作为全球发动机的角色比以往更加重要。

      (作者系日本野村控股公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张志伟 贺艳燕 编译)

      

      《读卖新闻》12月8日社论

      欧洲首脑

      必须接受市场的警告

      欧洲必须团结起来迅速行动,全世界都在注视着欧洲。

      欧洲危机从财政赤字巨大的希腊蔓延到意大利,正向西班牙、法国扩张。在此次欧盟首脑会议之前,美国评级公司S&P声称将下调包括德国、法国等3A级6国在内的欧元圈15个国家的长期国债评级,同时可能下调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发行债券的评级。这体现出了市场对总是马后炮的政治的不信任。欧洲首脑有必要认真接受市场的警告。如果危机控制不够充分,金融市场将发生混乱,EFSF的功能也会受损。必须要警惕这种负面连锁。

      此次首脑会议的焦点是出台稳定欧元的财政健全对策。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齐一致同意制裁那些财政赤字超过GDP3%的国家,修改EU条约。防止散漫财政、强化财政规律是毋庸置疑的,希望欧洲各国能够确定方针以实现各国互相监视。另外,欧元区在10月末决定了扩大EFSF、削减希腊债务、增强银行资本,这些措施必须尽早实施。与这些对策相关,欧洲中央银行(ECB)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1月初,ECB时隔两年半下调了政策利息。很多人担心各国紧缩财政后,欧洲经济会减速陷入负增长。ECB应讨论进一步下调利息,还应该大量购买意大利等国的国债,以抑制国债收益率的快速上升。

      (梁宝卫 编译)

      

      《经济学家》12月10日社论

      IMF与欧元:信用之资

      欧洲中央银行不被允许资助各成员政府,但欧洲中央银行或者是各国央行可借款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间接金援负债国。这种“洗钱”的方式可聚拢各国央行的闲置资金,而这一资金的条件性又可帮助欧洲边缘经济行驶在正常轨道上。同时,它还可能吸引更多援救资金。现在,美国不想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贡献更多,如果欧洲人愿意继续补给资金来源,大的新兴市场看上去也愿意加入补给。鉴于欧洲的援救基金——欧洲金融稳定机制正在苦苦挣扎,IMF可能是筹资的最好路径。能筹集到多少资金还在努力争取中。有经济学家推测,如果欧洲人追加1500亿到2000亿欧元,新兴经济体可能也会增加相似额度。IMF目前有大约3900亿美元可借用现金。这对处理较小经济体的麻烦是足够的,但不足以应付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两国明年分别需要再融资大约3200亿欧元和1420亿欧元。

      不幸的是,这一方法无论是对欧洲人还是对IMF来说都有纰漏。首先,救援资金一半以上来自欧元区,这使得一个地区压力过重。无论是对意大利还是西班牙,从IMF借钱都不同于欧洲央行买他们的债券。IMF是优先债权人,这意味着它总会最先得到偿还。这样的话,当违约发生时,借给一国的资金越多,对私人债权人来说,减记风险就越大。IMF的营救方案会困扰投资者而不是让他们感到确定,这也不利于IMF的信用。

      对意大利或是西班牙同样存在着风险。如果欧洲人通过IMF来“洗钱”,金融监管则是个难题。不可避免的妥协会轻易地将人们引向失败的营救方案。届时,如果欧元分裂,曾能重拾碎片的IMF也会因为缺失现金和信用而无力挽救。

      (贺艳燕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