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专 版
  • 8:专 版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圆桌
  • 13:特别报道
  • 14:特别报道
  • 15:专 版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版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稳增长超越保增长或成政策新指向
  • 监管机构职能归位:
    不当资源分配人
  • 多家在美中概股徘徊在退市边缘
  • 外论一瞥
  • 卡梅伦力推“国家幸福计划”
  • 金融救灾:欧美两种理念较量
  •  
    2011年12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观点·专栏
    稳增长超越保增长或成政策新指向
    监管机构职能归位:
    不当资源分配人
    多家在美中概股徘徊在退市边缘
    外论一瞥
    卡梅伦力推“国家幸福计划”
    金融救灾:欧美两种理念较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金融救灾:欧美两种理念较量
    2011-12-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伟一

      朱伟一

      欧元区各国终于商定,加强财政一体化。默克尔总理的策略是先治里,后治标。她担心,一旦欧洲央行开闸放款,问题国家就没有动力改革。美国就是前车之鉴:美联储不断解救华尔街,监管改革则止步不前,问题继续积压,经济萎靡不振。

      在2007年到2010年期间,美联储以低于市场的利息向大银行发放紧急贷款,华尔街由此获利130亿美元。此外,美联储直接购入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不惜血本地为华尔街托市。上月底,美国的大证券交易商预测,今后3个月,美联储将购入5000亿美元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美联储的理由冠冕堂皇:要为美国7500万业主谋幸福,不能让房价再下跌。美国许多业主的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金额已高过其房产市价。可若真想帮助业主,把钱直接发给他们岂不更好?但华尔街首先不会答应。若是业主直接还款,持有金融衍生产品的华尔街如何获益?没有住房抵押贷款的美国人也不会答应:纳税人的钱为什么要用来为某类人服务?美联储购买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产品,仍是某一类人得利,但绕了几个弯,大多数人被绕糊涂了,不明就里,不清楚谁得谁失,不清楚谁是谁非。

      应对欧债危机,美联储也是急华尔街之所急,想华尔街之所想。11月29日,在美联储的带领之下,英国银行、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加拿大银行以及瑞士银行联手放宽信贷。美联储对欧洲央行贷款的利率由1.08%下降到0.58%,间接向欧洲央行低息放款。当日美股上扬4.3%。可在此前,华尔街的资金大量逃离欧元区。自今年5月以来,美国现金市场基金对欧元区的敞口减少了42%,对法国的敞口减少了69%。美联储也督促美国的银行提高警惕,不要陷入欧元区债务泥潭。奥巴马当局甚至曾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动用大批资金援助欧元区。这就奇怪了:明知山有虎,为什么美联储偏向虎山行?

      可美联储的行动受到华尔街的热烈欢迎。美联储的干预,至少可以网开一面,给美国有关金融机构逃生之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纽约美联储专门设立了一个咨询机构:“金融市场投资者委员会”(The Investor Advisory Committee on Financial Markets)。纽约美联储的官员通过该机制与华尔街的金融家们磋商,共同研究资本市场的大计。纽约美联储总裁威廉·杜利(Williams Dudley)经常亲临会议,认真听取华尔街的意见。9月27日,华尔街金融机构的头头们就与纽约美联储的领导开了一次这样的会。

      金融家们的对策很简单:货币宽松、宽松,再宽松。历史上几乎从来没有金融家要求加息的,他们从来都要求减息。只有减息,降低融资成本,他们才能一盘棋走活。这次会议与以往不同的是,其代表不是来自大银行,而是来自对冲基金行业,领军人物是露易斯·培根(Louis Bacon),对冲基金莫尔资本管理Moore Capital Management的创始人。莫尔资本管理总部设在纽约,旗下有几支很生猛的对冲基金,触角遍布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香港、伦敦、苏黎世都有据点,在对冲基金行业是个很大的山头。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对冲基金以胜利者姿态出现,而投资银行商誉则遭重创。华尔街各路人马是交替领衔主演:网络公司泡沫和金融危机由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唱主角,之后又有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登台主演。华尔街需要神话:或是新经济的泡沫网络公司,或是由次贷炮制而成的证券化产品,或是对冲基金的信贷违约掉期。

      而对冲基金经理们也一直试图窥探美联储决策内幕,以便及时掌握美联储决策者的思想,以便能审时度势,进退自如。尽管没有证据表明,对冲基金根据其与美联储的私密关系刺探内情、做出投资决策,但金融机构决策极为微妙,经常只可意会,局外人很难了解。9月27日会议之前,美联储给与会者发了一份问题清单,或许与会业内人士可以通过这份清单了解美联储官员的思想动向。

      其实,纽约美联储总裁杜利就是华尔街的自己人。此兄在高盛干了10年,2007年才改换门庭,被当时的纽约美联储总裁盖特纳拉进监管部门。2007年离金融危机爆发不到一年,业内人士更是早有准备。杜利此时跳槽,也算很会把握时机,只是可怜了广大美国民众和美元债权国。2011年,美国很多人抱怨食品价格通胀,杜利随即跳出来表示,要综合看待物价。杜利的高论,招来一片喊打声。喊打归喊打,但美国的国家机器仍牢牢掌握在华尔街手中,决策大权仍掌握在杜利这样的人手中。

      在资本市场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德国人和美国人是两种世界观。事实证明,美联储的做法是挖肉补疮、姑息养奸,但德国之路是否能通向光明,仍是个悬念。世人担心,在长治久安到位之前,欧元区就可能分崩离析,默克尔若要釜底抽薪,就得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