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年终特稿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融资
  • 12:上证零距离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调控步步紧逼 房价“节节败退”
  • 楼市寒流愈演愈烈
    二、三线城市成交“速冻”
  •  
    2011年12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调控步步紧逼 房价“节节败退”
    楼市寒流愈演愈烈
    二、三线城市成交“速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楼市寒流愈演愈烈
    二、三线城市成交“速冻”
    2011-12-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楠 于祥明 ○编辑 艾家静

      ⊙记者 朱楠 于祥明

      ○编辑 艾家静

      

      楼市深度降温“冻坏”二、三线城市,上周成交量急转直下,最大跌幅达74.09%。

      记者12日获悉,刚刚过去的一周,在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的35个重点城市中,近8成城市的楼市成交量同比下跌。其中,二、三线城市领跌;京沪深等一线城市延续颓势,成交量依然低位徘徊。

      也正是在上周,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要求继续从严调控楼市。在此背景下,业内专家普遍预计,拐点预期开始从一线城市逐渐蔓延至二、三线城市,楼市寒冬全面来临。

      

      成交量断崖式下跌

      根据中国指数据研究院的统计,上周被监测的35个城市中,27城市楼市成交量同比下降,13城市成交量降幅在50%以上,其中贵阳同比降幅最大,达到74.09%。其次是蚌埠,同比降幅达72.10%。重点城市仅北京同比微幅上涨,其余城市皆下跌。其中天津跌幅最大,达67.20%,杭州(不含萧山、余杭)同比跌幅亦超过60%。从监测情况来看,成交量跌幅居前的无一例外是二三线城市。

      一线城市楼市成交依然处于冰冻状态。

      上海在11月底出现一波成交小高峰后,上周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再度跌回万平方米,环比前周下跌37.1%。德佑地产分析师陆骑麟认为,11月底的成交高峰与开发商11月底集中签约有关,故难以长时间维持。

      在深圳,根据深圳中原地产的监测显示,上周新房成交套数为505套,环比下降了9.66%;二手房则成交559套,环比下降了9.84%,除南山、盐田区有少量成交增长外,其他各区的成交量都下降。

      一线城市中仅北京上周由于特殊因素成交量出现阶段性反弹。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上周商品房住宅4483套、二手房住宅8502套,创限购后新高。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张大伟分析认为,出现总成交量明显上涨的主要原因有几点:首先是二手房政策末班车集中过户,其次是限价房等政策性住房签约增加。因此,北京上周的成交量突增并不能反应市场真实状况。

      

      全国性深度调整来临

      “如果说之前还有观望,那么在中央政府一再表态从严调控之下,11月份全国楼市,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成交量已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一位权威房地产专家向记者表示,全国楼市开始真正进入“冬季”的深度调整期。

      一份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报告也指出,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9.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5%,增速与1-10月相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8.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7.5%,增速也比1-10月下降1.5个百分点,也进一步说明了上述判断趋势。

      对于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有关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表态,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分析指出,会议表明,中央政府对坚持楼市调控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

      不过,王珏林持向记者坦言,在大量居民储蓄资金等背景之下,房价不太可能出现大跌,相反,政策稍有风吹草动,房价报复性反弹的压力却很大。因此,调控政策丝毫不能放松。

      更值得关注的是,楼市调整无疑会对地方政府形成压力。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必须转变观念,不能再一味追求经济增速,而要适时做到调整。

      在王珏林看来,目前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必须改变,比如,可以考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增加持续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