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年终特稿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创业板·中小板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资源品
    价格改革难在何处?
  • 别荒,别慌
  • 张粒子:资源价格改革如火车刹车
    只能慢慢来
  •  
    2011年12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4版:年终特稿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年终特稿
    资源品
    价格改革难在何处?
    别荒,别慌
    张粒子:资源价格改革如火车刹车
    只能慢慢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别荒,别慌
    2011-12-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潘高颖 ○编辑 王晓华

      ⊙记者 潘高颖 ○编辑 王晓华

      

      今年10月,湖南长沙经历了一次为期20天的“柴油荒”。曾出现过的最壮观的一幕是,出租车与货运车从南二环某条主干道的一头“接龙”到另一头,其中的一头连接着中石化某加油站。

      还有今年从春到冬的电荒。最严重时全国电力供应缺口达到3000万千瓦,居住在中部某省的居民王先生经历过两次拉闸限电和有序用电,“幸亏那两次气温还算合适,如果赶在在酷夏或寒冬就有点承受不了。”王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对今冬电荒的出现有点“心慌”。

      在我国今年电力装机总量可能突破10万亿千瓦、电力消费总量预计为4.7万亿千瓦时的情况下,似乎不太可能出现上述“供需矛盾”。对此,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场人为制造的电荒。”

      “当然,看待油荒、气荒或者电荒,我们首先应有一个一般性认识,即完全不荒是不可能的,因为需求增长过快,能源供应也存在区域不平衡,供应要完全满足所有区域的需求是有成本的,若计较成本,则完全有可能出现局部短缺。”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荒’则暴露出现行资源品定价机制的问题。”林伯强认为,今年“电荒”的出现暴露出上游煤价“随行就市”、电价“过于管制”前提下,价格天然传导受阻,导致下游行业承担损失。

      再看“油荒”,成品油价格机制导致国内一调油价就闹“油荒”的例子并不少见。我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调整机制是国家发改委根据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三地以22个工作日为周期对国际油价进行评估,三地加权平均价变动幅度超4%,即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相比2008年制定的机制,这已经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但调整仍是滞后的。”一位市场人士如此评价。他还认为“滞后调整是闹油荒的直接原因”。市场上的“囤油现象”便是个例子。油价可能要调高的窗口快到时,就有部分人去囤油,在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一囤就会造成短缺。

      “由于使用的是22天时间窗口,类似股市上的20天线,代表的中期趋势,不能灵敏的反映短期波动,因此易上难下。”知名证券分析师桑东亮直言。

      另外,和油价具有明显比价关系的天然气价格目前却远远比不上油价。起初油煤在能源市场一统天下时,天然气需求较少,政府希望以“低价促销”的方式鼓励煤改气、油改气,然而在油价、煤价日益接轨国际市场、价格翻倍上涨时,天然气价仍未按比价上涨,因此加剧了天然气需求的增长,但又由于低价格吸引不了投资,造成上游供给增长缓慢。

      所以目前“供不应求”的天然气,对应的却是“供大于求”的价格,对市场健康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见一斑。

      类似的还有水、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资源品的现行价格机制,尽管各自在宏观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不同,但作为资源品,其价格越来越暴露出与自身价值不符的问题,这与其现行价格机制多是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为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