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年终特稿
  • 5:要闻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前沿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T1:钱沿周刊
  • T2:钱沿周刊
  • T3:钱沿周刊
  • T4:钱沿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债务国破产:没什么大不了
  • 发展思维升级才有中国经济新空间
  • 城市饮食暗含的面子价格
  • 从历史大视角看
    A股十年零涨幅
  • 防范金融风险成为
    明年宏观政策焦点
  •  
    2011年12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观点·专栏
    债务国破产:没什么大不了
    发展思维升级才有中国经济新空间
    城市饮食暗含的面子价格
    从历史大视角看
    A股十年零涨幅
    防范金融风险成为
    明年宏观政策焦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防范金融风险成为
    明年宏观政策焦点
    2011-12-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子勋

      ⊙周子勋

      

      各方注意到,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 “防范金融风险”提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突出位置。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我国的金融资产规模可以说有了突飞猛进的扩展,金融风险自然也有所提升。尤其是在不良资产率方面,风险压力一直在加大。让人欣慰的是,在货币发行量出现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人民币贷款的呆、坏账率不仅控制得很好,而且还有所下降。通过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与不良贷款率的升降对比,可以看到,目前中国金融运行情况处于一个较好的状态。但是,随着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推进以及国际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的加大,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将不可避免地会集中显现出来。

      当下,至少有两方面的风险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一个是民间金融发展的压力,这与今年下半年以来突出的民间高利贷案件的持续爆发有着很大关联。所以,民间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实际上也成了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今年下半年以来,温州和鄂尔多斯的种种经历提醒我们:民间金融的风险很难防范,因势利导才是上策,而推动地方金融尤其是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显然是一个关键着力点。

      临近岁末,随着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那些主要服务对象为当地中小企业的城商行们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银监会官员日前公开表示支持城商行上市,令徘徊在A股市场外已久的多家城商行看到了希望,2012年有望成为城商行上市破题之年。

      民间资金数额达数千亿甚至万亿元之巨的浙江,率先做出了反应。省政府日前出台了国内首个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和改进民间融资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给民间融资松绑恰如其时。

      今年以来,在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众多小微企业因融资难和税费负担偏重而面临生存考验。从温州的实情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在于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供给不够,严重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机构,市场开放严重不足,更缺乏相应的政策。不解决这个问题,对现有银行施加再大的压力,也只是治标不治本,难以奏效。

      另一个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压力。有业内人士预计,2011年和2012年两年到期债务将占逾地方总债务规模的43%左右,总额约4.6万亿元;而第二个还款高峰期在2016年至2018年,其他年份到期债务约占14%至17%。虽然此前通过各种步骤提高了相应的拨备率,但是在目前的调控政策下,未来地方政府的还贷压力仍会非常大。因此,就在城商行积极通过上市实现开拓发展新天地的时候,地方政府其实并不完全支持,因为大量的城商行本身的贷款都被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占据,因此,一旦其上市成功,那么地方政府的负债就会浮出水面。

      笔者以为,就目前来看,随着地方金融实力的增长,加强地方金融风险监管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对于地方金融机构尤其是城商行,根本方向还在依靠地域优势和服务实现差异化发展。(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