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转型财富管理
营业部经理带头考“AFP”
⊙记者 钱晓涵 ○编辑 梁伟
“许先生夫妇今年35岁,育有一女6岁,工作稳定,家庭月收入2.5万元。下面由我为这个家庭设计理财方案。”在沪上某金融理财师(AFP)培训班,证券营业部经理徐桦(化名)侃侃而谈。
徐桦为许先生一家列出了购车、买房、女儿出国留学、每年度假旅游等未来可能发生的大型支出,并计算了许先生夫妇的收入增长情况。考虑通胀因素后,徐桦拿出了一份涵盖股票、基金、保险、投资移民在内的综合理财计划。这份制作细致的方案受到了培训班老师的好评。
虽然只是一次简单的案例分析,但徐桦却准备地非常认真。“我希望能在考AFP的过程中学到一些东西,对财富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过去近二十年时间,国内证券公司营业部经理的主要职责是鼓励客户多做成交量,为券商赚取更多的佣金收入。但今年以来,随着多家大型券商先后设立“财富管理中心”,券商依赖佣金收入的经纪业务模式开始发生转变。
“目前券商的财富管理只是刚刚起步,与老大哥银行相比还非常落后。” 徐桦告诉记者,今年营业部新聘了几个应届本科生担任“客户理财师”,核心工作是根据客户资产规模和风险承受度,推销各类理财产品。
“实际上,推销理财产品和股票投资顾问只是财富管理中的一小部分内容,但券商竟然把这些当作了全部。” 徐桦强调,忽视客户的子女教育、养老计划、旅游休闲、换房需求,一味强调投资股市,是券商当前财富管理普遍陷入的误区。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券商可以代销的理财产品也非常有限。“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是理财师向客户主要的三大类,如果客户愿意自己炒股,那么我们会为其配置专业的投资顾问。” 但这种所谓的“财富管理”模式推行了不久,徐桦就发现了问题,无论将客户资产进行什么样组合配置,基本上都是围绕股票二级市场展开,一旦股市出现系统性风险,客户的资产依然面临缩水的风险。
“券商为客户提出的财富管理建议,表面上是分散了风险,其实还是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样的财富管理空有其名,路子很难走通。”徐桦表示,以今年为例,股票型公募基金全线亏损,阳光私募、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也鲜有盈利者,但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却能为客户带来绝对收益,由于券商不能代销这类产品,眼见无利可图,就不向客户推荐,这事实上已经违背了“为客户用心管理财富”的初衷。
据了解,徐桦不仅自己报考AFP培训班,也建议营业部员工积极参与。“要想做好财富管理,观念还是要更新,只有充分为客户考虑,才能赢得客户的认同,券商也不至于被银行越甩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