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个农业示范区先行先试
⊙记者 温婷 ○编辑 艾家静
从信息下乡到物联网下乡,农业信息化高歌猛进。
此前发布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提出,智能农业成为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之一。最新发布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透露,物联网技术有望在农业部确定的200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域内先行先试。
“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将由以试验示范为目的和特征的政府推动阶段向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和特征的需求拉动阶段过渡。
按照《规划》要求,今后五年,农业农村信息化总体水平将从现在的20%提高到35%,基本完成农业农村信息化从起步阶段向快速推进阶段的过渡。具体指标包括:农业生产信息化整体水平翻两番,达到12%;农业经营信息化整体水平翻两番,达到20%;农业管理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60%;农业服务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50%等。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曾提出,要在10个重点领域完成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力争实现规模化应用。其中,农业正是应用示范的重点方向之一。
本次发布的《规划》更明确地指出,将设立农业农村信息化试验区,主要包括农业部确定的200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十二五”时期,重点开展3G、物联网、传感网、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该区域的先行先试,推进资源管理、农情监测预警、农机调度等信息化的试验示范工作,完善运营机制与模式。
中国科学院高级研究员侯自强向记者表示,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农村“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已经完全实现,除了少数的视频传输外,目前农村的通讯网络基础条件已经能够支持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特别是在畜牧业养殖中的电子标签溯源,以及养殖过程的智能控制两大领域已经有成熟的应用案例。”侯自强建议,在成熟示范应用案例的基础上,要推广物联网技术在农村农业中的大规模应用,关键是要降低传感器的成本、并培养相关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在资金保障方面,争取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规模资金作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引导资金,重点用于示范性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