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年终特稿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创业板·中小板
  • 12:年终特稿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三新股上市高开低走
    华宏科技收盘破发近6%
  • 一个多月来最大跌幅26.5%
    ST板块中线仍难言乐观
  • 投资者静待创业板退市制度出台 希望宽进严出
  • 市场动态
  • 年终闸门收紧 部分银行新增额度基本用毕
  • “协议存款”拓宽货基投资空间
  •  
    2011年12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三新股上市高开低走
    华宏科技收盘破发近6%
    一个多月来最大跌幅26.5%
    ST板块中线仍难言乐观
    投资者静待创业板退市制度出台 希望宽进严出
    市场动态
    年终闸门收紧 部分银行新增额度基本用毕
    “协议存款”拓宽货基投资空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一个多月来最大跌幅26.5%
    ST板块中线仍难言乐观
    2011-12-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晓宇 ○编辑 梁伟

      ⊙记者 王晓宇 ○编辑 梁伟

      

      延续数年的ST股“年末狂欢”在今年打破常规,监管新政的接连推出在遏制ST板块的炒作上效果立竿见影。一个月来,伴随监管层对借壳重组门槛的提高及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改革等政策出台,ST板块应声而落。业内人士认为, 该板块短线或有反抽,但中线来看难言乐观,借壳上市数量将逐年递减。

      最大跌幅达26.5%

      时至年末,资金总会在亦真亦假的ST“保壳大战”中完成一轮炒作。但在今年,私募却因此爆仓。

      11月16日以来,随着沪深两市反弹行情的戛然而止及完善创业板退市规则等新政亮相,ST板块个股全线回调并于11月30日起开始加速杀跌,在近期盘中最低触及2266.95点后跌势趋缓。短短25个交易日,ST板块指数期间最大跌幅高达26.5%,而同期上证综指跌幅仅8.6%。

      个股跌幅更为惨烈,部分股价甚至腰斩。比如,*ST中达期间最大跌幅超过50%,此外,*ST 昌九、ST黄海、ST传媒等47家公司的期间最大跌幅超过30%。同时,跌幅超过20%的个股还有46只。沪上券商投行人士透露,单就市场层面,ST板块的整体下挫一方面是由于整体市场表现不佳,另一方面是因为相关私募爆仓所致。

      该人士指出,ST板块因股本较小且股价相对偏低而受关注。尤其是临近年底,政府补贴、债务重组、债务豁免等举措都将推高壳价值,相关私募资金在一轮炒作后都将获利不菲。但今年突如其来的退市制度超出市场预期,对私募等机构的打击尤其大,因为私募一般都有一个清盘底线,通常为20%,也就是说,如果私募净值跌到8成以下,就要被迫清仓解散。

      拐点何时出现?

      对于ST板块遭遇大面积重挫,业内人士更多解读为政策上的预期变化。监管层在对创业板立下制度性规定后,引发市场对主板市场退市制度的预期。此外,近期“修改会计准则,政府补贴不再列入当期损益”的消息在市场流传。

      北京投行人士认为, ST公司在四季度通过政府补贴等手段进行利润操纵,轻松规避退市制度的相关处罚,让现行的“连续三年亏损”这一主板退市制度已经形同虚设。严明退市制度一定是未来监管的方向之一,历史不会倒退。

      华宝证券分析人士提出,纵观欧美资本市场发展历程,通常分为3个阶段。在初始阶段,由于上市资源的稀缺性,对上市公司的需求远大于供给;此后,市场饱和度开始增大,开始出现退市需求,每年上市数量将与退市数量达到平衡;第三个阶段是伴随本土符合条件的公司的上市完毕,退市大幅增加,大量新上市公司将从其他新兴国家产生。近年来A股经过持续扩容后,目前市场正面临着由第1阶段向第2阶段过渡的拐点。未来,借壳上市数量将逐年递减。

      该观点也得到上述投行人士的认可。但该人士同时提出,调整会计调整等一系列如何认定退市规则的推出,尚需一段时间。

      上海某投行人士认为投资者不必过于悲观。毕竟借壳是监管层允许的,目前仍有很多公司希望通过借壳登陆A股。若财政补贴不计入当期损益,在诸多ST公司退市后,供需关系自然导致壳价值的上升。

      上述华宝证券分析人士指出,短线来看,T族公司相关私募出于自救目的,短线或有反抽。但中线来看难言乐观,或将在借壳标准提高、退市风险加大与壳资源价值增值中加大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