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丹丹 ○编辑 朱贤佳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5日表示,要清理各种有关依赖外部评级的监管规定和内部规章制度,加强大型金融机构的自主判断,大型金融机构应降低对外部评级的依赖性。
周小川是在第三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作出以上表述的。在此次论坛上,周小川介绍了由人民银行牵头、金融界和研究部门共同参与的关于信用评级行业研究的一些主要观点。据悉,信用评级行业研究是2010年初国务院部署的“15项重大金融课题”之一。
目前对评级机构的批评意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宏观经济起到顺周期作用,加剧宏观经济的波动;二是短期加大经济上下波动的振幅,前瞻性不够,事后调整评级反而落井下石,加重事态发展。
因此,周小川强调,国内金融机构要降低对外部信用评级的依赖性。特别是大型金融机构,不同于小型金融机构或者零售投资者,其内部应该有更充分的信息、更强大的研究能力,对产品做更多的内部评估,使得内部评级占更大的比重,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经济的顺周期性和市场参与者的盲目跟风。为达到这个目的,他指出,首先要清理掉依靠外部评级进行监管评价的做法。
周小川还指出,要支持本土评级机构的发展,甚至发展为国际性机构。但是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本土机构要获得金融市场和投资者的认可,需要中长期的发展过程。
信用评级是依靠人才、信息积累、经验积累的行业,最终评级机构被采用的程度由金融市场甚至更广泛的投资者说了算。因此,支持扶持本土评级机构需要有一个尺度,不可能完全由行政或政府的意志强加,也很难一蹴而就、拔苗助长。这是一个中期甚至长期的过程。
具体到支持本土评级机构发展的举措,周小川介绍,其中一个做法就是,涉及本土金融市场的评级和金融产品的评级,如果需要选择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时,“我们就可以在制度上规定,至少应该是双模式的方式,即有一家国际机构,也应该有一家国内机构”。
同时,如果地方政府或者城市级政府的融资活动需要评级机构参与,而国际评级机构对此并不擅长,也没有更多的信息积累,这一块应该支持国内评级机构发挥更大的作用。他指出,中国债券市场尤其是公司类信用债券发展前景良好,其评级有很大的潜力。
此外,周小川还提出,目前评级行业的收费模式也值得探讨。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正在讨论的包括付费模式改为由投资者的代表性机构,比如行业协会付费,这样就有可能改变潜在的利益冲突问题,特别是所谓“出钱买评级”的现象,同时也不排除政府性或社会性的研究机构参与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