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岩石 ○主持 于勇
近日,坊间财经话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是“危机”,在欧债危机之外,有人预测中国债务危机,有人预测印度债务危机等等。股市迭创新低,似乎是在验证2012将是一个危机之年。回首看,2010年是虎落平阳,2011年是囧兔溺水,2012年呢?三年前曾预测“卧虎藏龙”,龙年应是龙行天下,复苏之年。
是危机还是复苏?关系着千家万户的投资决策!从乐观派的立场看世界,至少可以看到:1,美国的经济已经平稳复苏;2,欧洲的危机也有了解决方案;3,中国的货币政策开始放松;4,人民币的国际化又迈出了两小步(RQFII和日本购买人民币国债)。在我看来,过去两年的股市低迷已充分体现了宏观经济的困境,却还没有对上述趋势做出反应。危机之中看转机,拨开迷雾见朝霞,在沪指2200点区间跨入龙年股市,最贴切的概括是:龙游浅水!
中国股市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不久前,刘纪鹏教授撰文呼吁对股市进行制度性的反思,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出手重罚股市内幕交易和机构违规行为,说明无论是理论界还是监管层,我们都意识到了中国股市的高风险。抛开制度性的因素,我们可把股市的内在价值驱动力分为两种,其一是经营价值驱动,其二是交易价值驱动。经营价值的核心是管理团队+商业模式,交易价值的核心为市场情绪+资金流动。由此定义,中国的A股市场是一个交易价值驱动的市场。如果说,经营价值驱动的市场主要和经济趋势与经济周期挂钩,则交易价值驱动的市场主要和群体冲动与货币总量挂钩。由此推论,中国股市的长期走势会经常与经济趋势脱节,主要受制于两个周期,其一是情绪波动的周期,其二是政策调控的周期。在中国,这两个周期又相互影响,互为条件,共同主导着股市的起起落落。
在本专栏的《枕戈待旦》一文中,我分析了生猪价格会通过其对CPI指数的影响调节货币政策基调的变化,结论是政策基调将趋于放松。但政策调控与市场情绪之间是非同步的,市场情绪有滞后效应,通常要在政策基调的改变确定之后市场情绪才会做出反应。最近央行0.5%的存款准备金下调尚不足以确定政策基调的变化,市场上,悲观情绪依然占据主导,预计在春节前后,央行还将下调存款准备金,从而带动市场情绪变化,驱动股市筑底回升。
股市制度的完善是一项长期任务,不会对2012年的股市有实质性的影响,未来5-10年内,中国股市依然会在政策市和情绪市的格局中盘整,任何非理性的下跌都会创造投资机会,反之,任何非理性的上涨都会放大投资风险。中国股市远未达到经营价值驱动的阶段,因此不可能有巴菲特式的成功!在巴菲特最辉煌的十年中,美国股市的标准普尔指数年平均上升11.8%,才会有巴菲特的年平均增值24.8%,从而缔造了巴菲特投资10年翻10倍的骄人业绩。
股票市场是投融资市场,市值扩张主要是融资人赚钱,指数上涨主要是投资人获利。中国股市的制度性缺陷就在于鼓励融资而歧视投资,所以,投资人必须面对中国股市内在的风险/收益不对称性,在政策市和情绪市的周期波动中捕捉波段性的投资机会。从这个思路出发,应该看到密集的楼市调控已经生效,土地流拍和房价下跌会在明年第一季度转化为经济增速下滑,从而驱动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通过注入流动性才能实现预期的增长目标。结论是:经济增长和股票市场将基本同步,前低后高,筑底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