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晓宇 ○编辑 梁伟
电影《大腕》中“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场景在2011年的A股市场中仍在上演。近期,上海梅林、三维通信等公司相继完成溢价增发。市场人士认为,大股东积极认购、关联方的认可、定增资金投资期限以及对股价估值底部的认可等多方面因素合力促成溢价定向增发的出现。
遭遇“未发先破”
刚于近期完成定向增发的上海梅林,参与资金已全线破发,截至昨日浮亏21.2%,且80%的资金来自大股东以外的机构资金,其中,两私募上海六禾之泰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汇祥镒泰(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认购6600万股、3390万股,涉及资金合计10.6亿元,占此次募资总额的70.2%。
实际上,增发股份在上市之前便已遭遇“未发先破”的困境。资料显示,其发行日为12月15日,当天二级市场收盘价为8.07元,较其增发价10.6元的折价率高达23.87%。
这已是本月第2家溢价增发的上市公司。三维通信于12月7日增发完毕,该股发行日报收于14.34元,较其增发价15.51元折价7.54%。此外,湖北宜化增发核准期限将于2012年1月13日到期,有望为近期溢价增发队伍再添一员。另苏宁电器也在近期主动提出,不会修改定向增发计划,即公司不会将增发价12.3元调低,由此算来较昨日收盘价的溢价率达43.8%。
实际上,今年以来沪深两市能完成溢价增发的股票多数属于向特定对象定向发行股份以收购其持有资产。在机构及个人用现金认购的定向增发中,仅9家公司成功实现溢价发行,除以上2家公司外,仅万马电缆、华天科技、华胜天成、常林股份、大唐发电、湘潭电化、华工科技。
资金缘何“贴钱”捧场
“看不懂。”定向增发分析人士认为,从股价走势来看并无明显优势。从询价到发行完成通常需要2-4周的时间。但即使与询价区间二级市场价格相比,部分增发股已现溢价。
那么,在失去传统意义上10%折扣的安全垫后,这些定增资金为何放着二级市场的“便宜货”不买,反而要去追逐还需一年才能解禁的高价增发股?
业内人士指出,大股东“表态”以及关联方参与是弱市下实施溢价增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不能承诺什么,但大股东、关联方毕竟对公司更有底气,他们的入场无疑为市场树立信心。比如,在上海梅林的增发对象中,大股东光明集团配售3亿元,同属上海国资委的上海广电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认购4.7亿元;万马电缆的大股东电气电缆集团配售近21%的增发股份;上市公司士兰微作为华天科技的销售客户认购450万股,耗资5004万元。
投资限期一定程度上倒逼定增资金进场。目前,市面上专事定向增发的产品期限通常为18-24个月,有产品更是短至15个月,而增发股的限售时间就长达1年。再除去1-3个月的退出时间,留给资金建仓时间非常有限。因此,尽管市场持续低迷,但资金只有尽快投放出去才能实现如此高的周转率。
“我们预计通信行业在2012年表现向好,目前已空仓很久,也想买点股票做底仓,没想到会跌这么多。”参与上述溢价增发的私募人士表示对公司询价时估值的认可,且看好公司未来的成长性。
此外,某投行人士指出“募资规模整体偏小也是溢价增发能顺利完成的原因之一”。如三维通信的募资总额仅2.11亿元、湘潭电化2.26亿元、华天科技3.66亿元、万马电缆4.2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