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年终特稿
  • 5:特别报道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专版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T1:钱沿周刊
  • T2:钱沿周刊
  • T3:钱沿周刊
  • T4:钱沿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哈药股份重组方案获批
    大股东践诺核心医药资产上市
  • 天津松江
    转让子公司77%股权
  • 比亚迪
    获准发行60亿公司债
  • 辰州矿业6833万增资加鑫矿业
  • 发行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中力求突破上接封一)
  • 农产品子公司
    获两PE机构3亿元注资
  • 凯乐科技拟3亿投建光纤项目
  • 言行不一 海鸥卫浴高管间接减持自家股
  • “神舟”MO源供应商南大光电拟冲刺创业板
  • 新时达、宏达高科
    股东追加限售承诺
  • 国电电力子公司
    吉林风电项目并网发电
  •  
    2011年12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公司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公司前沿
    哈药股份重组方案获批
    大股东践诺核心医药资产上市
    天津松江
    转让子公司77%股权
    比亚迪
    获准发行60亿公司债
    辰州矿业6833万增资加鑫矿业
    发行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中力求突破上接封一)
    农产品子公司
    获两PE机构3亿元注资
    凯乐科技拟3亿投建光纤项目
    言行不一 海鸥卫浴高管间接减持自家股
    “神舟”MO源供应商南大光电拟冲刺创业板
    新时达、宏达高科
    股东追加限售承诺
    国电电力子公司
    吉林风电项目并网发电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发行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中力求突破上接封一)
    2011-12-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行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中力求突破

      (上接封一)发起人股和网下配售机构的各种锁定期的规定,致使首日上市流通股份比例极低,本意是保护投资者与保持市况平稳,却在新股上市首日无涨跌限制等制度规定中,给新股上市初期的爆炒拉抬以可乘之机,更带来了其股价日后巨大的套现压力。

      第二、中介与询价机构行为偏差。

      以承销商为首的中介机构与发行企业利益牵连紧密,存在高价发行谋取高佣金甚至直投收益的谋利冲动;询价与定价过程中,参与询价的机构拥有报价权却基本不用掏真金白银,给乱报价、帮抬价以土壤和温床。业内人士直言,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在参与新股发行时,报价存在定价不合理或高估现象。

      撇开高报价中可能的利益输送不提,当前新股发行询价报价的整体偏高,也说明了询价机构专业能力不足、尽责不够、跟风现象等问题存在。

      第三、对中小投资者保护不够。

      当前的新股发行制度明显有利于发行人,尤其是企业的控股股东。近期刚刚出炉的一份A股上市公司千富榜名单显示,沪深股市排名前1000的富豪,持有A股市值为21579.2亿元,占同期A股市值近10%。部分PE和VC在新股上市前夜“突击入股”,短时间内往往就能获得数十倍的投资回报。

      新股发行中“买者自负”经常被提及,但“卖者有责”却难见监督和追究。一些新股上市后业绩注水露馅、经营失误、管理混乱造成股价下跌,高管辞职与股东套现而去,股民成为最大受害者。投资者是市场存在的根基,尤其上市公司的中小股东,但面对强势与不断套现的大股东无力抗争,中小股东只能在一次次的市场波动中承受压力和风险。

      第四、市场失信行为成本过低。

      新股发行中屡屡出现的发行人财务欺诈、中介机构不尽责甚至帮助企业弄虚作假、询价对象的非理性的报价、机构参与认购和爆炒新股不当获利等市场失信行为,对此,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与惩罚机制。对于市场失信行为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也没有赔偿机制。

      新股的不合理高市盈率发行害莫大焉。经济学家华生认为,新股发行机制存在种种弊端,除了对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的损害外,真正的危害是其对上市公司质量的侵蚀,扭曲证券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降低证券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正向激励作用。由此导致的证券市场功效的降低,最终影响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

      发行体制改革需总体规划

      解决A股现行发行体制的种种顽疾需要标本兼治。发行体制改革作为整个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一环,需要按照真正市场化原则与“三公”理念,从监管思路、市场运行、投资者保护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完善与制度重构。正如证监会新任主席郭树清所言,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

      首先,在发行体制市场化导向改革中,如何根据中国股市新兴加转轨的特性,以及中小投资者占绝大多数的特点,发挥行政性实质审批制度的监管优势,充分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同时加大对交易所、保荐人、承销商三位一体、责权利一致的发行上市监管。既要让经济周期和市场供求关系发挥对企业上市节奏的调节,也要在市场失灵甚至扭曲时能及时纠偏。防止新股发行成为融资者的淘金游戏。

      其次,“定规则”与“抓坏人”。发行监管工作的重点是“制定规则”和“抓坏人”。有论者建议,监管应按照体现市场各方公平参与的理念,对新股发行的准入、询价定价、上市交易、控股股东与投资者利益平衡、中介机构角色,包括上市以后的股东减持、再融资、退市制度等“游戏规则”进行厘定与重构。同时,监管好市场各类主体、交易所和中介机构。对市场失信与违法行为严惩不贷。培养和保护市场的良性与可持续生态。

      最后,加强市场基础建设。加大力度培育和引进机构投资者队伍,鼓励各类长期资金投资股票市场,遏制市场投机风气;引导和宣传市场化运行所必需的法制文化和诚信文化;在持续进行投资者教育的同时,尤其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建立投资者损失赔偿的机制与渠道。

      所幸的是,证监会近期的创新监管举措,从内幕交易零容忍、严惩违规保荐人、招股书预披露提前,到发行审核“在阳光下运行”等都让人耳目一新。证监会近期已表示要完善新股发行体制,尤其重视国内市场发展的深刻特征和多方诉求,将围绕上市公司的真实透明,努力加以改进和完善。郭树清主席也明确表态,证券发行体制改革要“认真研究,稳步推进,力求取得突破”。

      A股发行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任重道远。当前市场持续下跌,投资者信心低迷的,市场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但决策层如抓住时机,针对市场沉疴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A股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天就不会只是投资者的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