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年终特稿
  • 5:特别报道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专版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T1:钱沿周刊
  • T2:钱沿周刊
  • T3:钱沿周刊
  • T4:钱沿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稳健依旧 加速转型——2012中国理财市场趋势研判
  •  
    2011年12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T8版:钱沿周刊 上一版
     
     
     
       | T8版:钱沿周刊
    稳健依旧 加速转型——2012中国理财市场趋势研判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稳健依旧 加速转型——2012中国理财市场趋势研判
    2011-12-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金苹苹
      嘉宾们正在进行热烈的圆桌讨论
      郭田勇
      许明
      柳志坚
      施峥嵘

      

      

    ⊙记者 金苹苹

      主持人: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郭田勇

      嘉宾:

      平安人寿副总经理兼华东区事业部总经理 柳志坚

      华夏银行个人业务部总经理兼资产托管部总经理 许明

      交通银行个金部总经理助理 施峥嵘

      经历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危机时代”中的经济阴霾似乎仍未散去。2011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频繁,投资者与理财市场也再次一同遭遇新的问题。理财市场该如何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调整?各类金融机构在未来又将有怎样的动作? “2012中国理财市场趋势研判”成为2011年中国理财高峰论坛的圆桌对话主题。

      理财市场“爆发式”发展

      即将过去的2011年,可以说是中国理财市场大发展的一年。不仅是银行、基金、保险、券商、信托等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来自“民间”的各类机构,包括私募、甚至第三方理财机构,也正快速“跑步入场”。

      从银行理财市场的角度来看,2011年可谓是一个银行理财的“爆发年”。“今年银行理财业务不是一倍两倍地增长,而是七八倍地增长。我们华夏银行相关业务的存量比去年增长了9倍。”华夏银行个人业务部总经理兼资产托管部总经理许明如此形容今年该行的业务增速。许明继续指出,对于华夏银行的零售银行业务而言,目前储蓄和理财产品的关系正在迅速发生变化——“主要是两者的所占比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刚做零售业务的时候,我们的储蓄率和理财业务的比重,理财只占7%,现在占到30%。”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建设和发展,银行的理财业务的整个成交量、盈利率都是倍数增长。“这其中也包括了盈利能力的提升,以及各类客户群层次的提高和丰富。随着产品种类日渐繁多,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被不同类型的客户青睐。这也是印证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藏富于民,把财富应用到民间特别需要的行业当中去,并以此来体现财富的价值和作用。”交通银行个金部总经理助理施峥嵘如此解释理财业务发展背后的意义。

      而对于保险公司而言,2011年“保险理财”则应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平安人寿副总经理兼华东区事业部总经理柳志坚表示,在保险业谈理财产品,应该是分两个渠道来谈。“一个是我们行业的银保渠道,这种类型的产品大概5—6年就期满了,跟投资者所接触的普通理财产品比较类似。另外一块是保险渠道卖的产品,通俗说应该叫储蓄型的产品,比如投保人比较熟悉的终身险品种,就是这样的产品。”

      具体而言,由于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银保渠道的保险产品受到较大的压力。“举例来说,银保卖的5年期产品,收益率水平相比银行的5年定期储蓄的5.5%的水平,都有所差距。因此竞争力跟以前来说是差得比较多的。此外,由于银行今年发行了更丰富的理财产品,所以银保产品面临的竞争更是被加大了。第三点,由于银保产品销售法规的改变,影响了相关的销售。”不过在保险公司自身销售的渠道上,相关产品的销售仍持续增长。“从整个行业看,保费还是持续增长的,不会随着经济周期的起伏那么大。”

      市场主体日渐多元化

      在一个财富增长迅速,投资需求也同样快速增加的市场中,对于身处其中的金融机构而言,可谓挑战机遇并存。许明指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银行理财业务不仅仅是经历了一次快速的、超常规的发展。其实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银行理财产品带有利率市场化的成分和色彩。“资本逐利,寻求更高收益,这是一个特点。我觉得未来的理财市场打开以后,理财产品的定价,本质上是要做出市场化的规律,因为它是市场供需对资金的需要,所以未来商业银行如何用好资金,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则是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主体的日渐多元化。2011年一个是理财产品的种类大大超越以前的年度,同时各种风险等级的产品极大丰富,合作对象的扩张也比较明显。“以前我们银行的理财产品主要是集中在银行间系统、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今年我们感觉到银行除了做那些传统业务外,也做了很多对接信托和证券类资产的产品。甚至在一些股权类、包括私募股权,或者带一点风投性质的资产类型,都开始逐渐在银行理财业务中出现。”施峥嵘表示。

      “我觉得不仅是商业银行,包括券商、基金、保险公司、私募、PE、信托,都是理财市场的发行主体,现在大家都在做财富管理中心,实际上紧盯着理财市场,未来整个市场的竞争主体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许明如此解释他对未来市场竞争主体的看法。他同时指出,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外化,使得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类别在今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已经从过去单一的理财市场逐步向金融市场转变。相关的投资品种涵盖广泛:比如投向信托的理财产品、投向期货市场的相关产品,甚至与酒类相关的理财产品等。当前,银行正在向全方位的资产管理方向发展,包括一些PE基金都是银行自己在做。

      深究这些市场变化背后的原因,许明指出,银行理财业务在本质上是一个市场竞争,所有竞争机构都不愿意放弃各个层级的客户,这是企业经营的一个基本动作。银行面对的是两大客户群体,一个是个人客户,另一个则是企业客户。“从个人客户角度看,银行是不会放弃的,而且是各个层级的客户都不会放弃。所以这就是我们现在做理财产品,为什么层次很多的原因。高端客户我们给他们提供一些高风险的产品,低端的客户,我们则提供一些固定收益型产品。这实际上是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合规经营注重风控

      在经历了快速发展后,2012年的理财市场将如何前行?郭田勇指出,由于未来经济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包括来自资本市场的风险、房地产调控等,明年的理财市场若就银行业而言,零售银行的转型是最为核心的一点。同时,此前在相关业务中积聚的风险如何化解,也是值得大众关注的。

      对此,施峥嵘表示,由于客户需求的多元化,使得商业银行有动力去采购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甚至于一些私募的产品来丰富自身的产品系列,但是这必须是符合商业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它对客户分层需求来投放不同的理财产品。所以对于每一个商业银行来说,一定有底层客户,中端客户,高层客户,顶级客户之分,银行也需要针对这些客户的不同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而设计不同类型的产品。

      因此施峥嵘认为商业银行目前应该重点思考的是市场风险教育的问题。“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在进行客户分层的同时,还要教育你的客户,这是你能承受的风险吗?商业银行不能硬将客户不能承受的东西带给客户,不能强制销售。所以监管部门在出台一些政策当中也要适度考虑两方面的市场情况。”施峥嵘指出,理财市场不是由于出现了一些风险就要停止,而是要有序健康的发展。“我觉得银行要坚持底层服务,我想大家一定会认同,因为我们毕竟是以大众为基础。高端顶级的客户我们现在有私人银行做对接,这些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也不一定是很高的,也要通过不断的市场来接受考验。”

      而许明认为,真正的风险承担者应该是投资人,但是现在已经把很多的风险转移到银行。银行几万亿的理财市场也在逐步发展的同时积累着风险。“我们现在要防范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银监会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而且也出台了很多的措施。作为银行业操作理财产品的一线专业人士,我们实际上也意识到这些问题。当然银行的理财产品是多元化投资,它比券商的理财产品风险控制能力强一些,盈利多一些,毕竟我们整个的投资领域还是在做高端市场,大部分还是配置固定收益,债权人产品,所以风险控制能做好。但是对投资者教育,怎么深刻理解理财,其本质上是风险管理。”

      郭田勇对此的理解是,银行理财产品首先以风险控制为主。“很多人像相信银行存款安全性一样地相信银行理财产品,这是银行理财产品之所以能发行那么多的原因。但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得属于风险延误,而恰恰是在风险延误的时候,投资所占比例是最高的。”故而郭田勇建议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一定要以低风险产品为主。或者,银行在给投资者提供相对回报比较高的产品时,也要坚持卖者有责,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同时,合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