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一年,中国应提高警惕,提前做好应对全球信贷紧缩的准备。
上一轮全球信贷紧缩始于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作为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次贷危机自爆发至今,特别是在2008年9月恶化升级之后,显现出诸多与众不同的危机特征,其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由美国金融行业蔓延开来进而引发了全球信贷紧缩。为了自保,欧美大多数银行不愿借出资金遂使信贷市场近乎死滞;伦敦同业拆放利率急升,达到前所未有的最高纪录,银行之间的借贷活动陷于停顿;一些老字号的银行相继倒闭或者遭到贱价收购。而全球信贷紧缩并持续恶化,自然引致全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风险、违约风险和偿付风险将进一步相互强化,并威胁所有金融机构的生存,甚至一些长期基本面良好且资能抵债的金融机构也因为短期困难而面临倒闭,金融市场也难以继续发挥资金融通的功能,金融危机由此在2009年向纵深发展,也即信贷紧缩从金融行业向非金融行业广泛扩散,使得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均大范围受阻。因此,实体经济开始面临生产萎缩和需求下降的双重挑战,次贷危机也由此从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演化为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并存的“双危机”。而作为全球信贷紧缩的重灾区美国不得不承受至今都感到难以吞下的恶果,即2008年以来美国深陷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联邦财政赤字、政府债务分别达到1.4万亿和近15万亿美元,突破了历史纪录。而赤字和债务“双高”局面,又使美国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财政预算削减。
而这一轮全球信贷紧缩的根源就在欧债危机。一年多来,尽管欧盟及欧元区领导人多次峰会,并联合包括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洲央行在内的“三驾马车”,共同投下多种所谓“特效药”,然而离奇的是,所有“药物”均收效甚微,欧债危机依然愈演愈烈,高潮迭起。最可怕的是,不断升级的欧债危机就像在天空肆虐着的龙卷风一样,已死死地缠住了欧洲银行业。欧洲银行业持有的大量欧债危机国家的债务,形成了能量巨大的不定时炸弹,时刻处于危险之中;同时,希腊债券50%的减计幅度以及新的金融监管标准执行的日渐临近,对欧元区银行业也都是巨大的挑战,不排除会有银行倒在这两条“红线”之前的可能。还有,持续的削减风险敞口资产规模及补充资本是欧元区银行业面临的共同课题,而且持续时间很可能将长达两三年之久,而这也就意味着这些银行未来将进一步加大信贷紧缩力度。只是信贷紧缩的后果非常严重。
随着欧元区银行业承受的压力不断升级,银行业的信贷紧缩困境将进一步拖累实体经济的复苏步伐,而欧元区银行业缩减信贷的举措很可能将殃及美国以及新兴市场。评级机构惠誉上个月已表示,除非欧元区债务危机得到及时和有序的解决,美国银行业可能会失去其稳定前景。而为规避风险,美国银行业也已对欧洲银行业全面小幅收紧放贷条款,而且,收紧放贷条款在对冲基金、房地产投资信托及非金融企业尤为明显。同样,由于在全球新兴市场取得的外国放款之中,欧洲银行业者占了将近三分之二,而依摩根士丹利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欧洲银行业者或许将被迫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到2012年底时缩减幅度或将高达2万亿欧元,这意味着对新兴市场的整体放款将减少5000亿欧元以上。
事情明摆着,中国应及时应对并设法摆脱全球可能出现的信贷紧缩困境,在笔者看来,这大致需要我们在新的一年在如下几方面持续努力。首先当然是在货币政策上充分体现“稳中求进”。“稳”就是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货币信贷,使货币政策能支持我国经济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其次是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货币政策,以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另外一点,是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积极优化信贷结构方面,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按照有扶有控的原则,着力加大对社会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保障性住房的信贷支持力度,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还有不能不提的是,需要密切观察和持续跟踪分析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全力做好应对全球信贷紧缩的各种预案,以切实防范多种可能的风险。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