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QFII
  • A7:基金·圆桌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特别报道
  • 准备应对全球信贷紧缩
  • 瑞士央行首脑的“特权信息”
  •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大阻力在哪里
  • 金融业 “转型”:致力服务实体经济
  • 快过年了,向市民发放消费券如何?
  • ■外论一瞥
  •  
    2012年1月9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观点·专栏
    准备应对全球信贷紧缩
    瑞士央行首脑的“特权信息”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大阻力在哪里
    金融业 “转型”:致力服务实体经济
    快过年了,向市民发放消费券如何?
    ■外论一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金融业 “转型”:致力服务实体经济
    2012-01-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左晓蕾
      左晓蕾

      支持小微企业,支持中西部发展,保证在建项目资金和保障性住房信贷的定向货币宽松政策,已成实现2012年稳基调的金融政策的重要部分,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非公开债发行,则拓展了小微创新企业融资和民间资本投资的新管道,相信会提振资本市场的信心。

      上周末开了两天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释放了两大方向性的金融工作基调:金融业将稳健地推动2012年的中国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的目标,金融业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将与“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战略相一致。

      温总理在会上的讲话,依据2012年的稳基调对金融行业作了部署: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质。虽然没有列出具体指标,但为确保9%的经济增长率和4%左右的通胀水平的经济正常运行所需的14%的货币供应量增长,7.5万亿的银行信贷增长,14万亿的社会融资总额,从会议重申的稳健货币政策的信号中应该可以预期。支持小微企业,支持中西部发展,在建项目资金保证和保障性住房信贷的定向货币宽松的既定政策,已成实现2012年稳基调的金融政策的重要部分,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非公开债发行,则拓展了小微创新企业融资和民间资本投资的新管道。会议传递的提振资本市场的信心的信息,相信会有利于推动资本市场发挥对稳增长的贡献。

      根据会议发出的信息,未来五年金融业一方面要发挥转型过程中的金融中介服务的作用,另一方面金融业本身也需要发展方式的“转型”,尤其需要从紧跟华尔街的金融机构自我膨胀的发展方式脱身,转到致力于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中介职能上来。

      自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以来,国际国内一直在争辩经济发展的模式问题。典型的对比,主要以美国模式和德国模式为基准。美国模式是放任虚拟经济的自我膨胀,金融业可以通过制造“金融产品”来创造和赚取没有实际财富支撑的货币形态的“公允价值”,结果带来了一场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的美国和世界最大的经济和金融灾难。德国模式是以实体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发展之本,确保高端制造业和相关服务业的比较优势,结果是在连续遭受了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之后,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并成为拯救欧债危机的中流砥柱。现在提出围绕实体经济发展的思想,要求金融业尽力在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上发挥作用,这与德国模式不谋而合。

      为此,银行应转变通过信贷扩张追求高出经济增长率数倍的利差收益的利润增长模式。银行以高风险行为获取高收益,结果可能推高资产价格泡沫,加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甚至成为高利贷资金的来源,埋下系统风险伏笔。或者银行通过低效率的信贷规模扩张获取利差收益,结果是信贷配置出现严重结构性错配,中小企业得不到资金支持,大企业可能信贷额度过剩而转移信贷资金的使用,增加银行的坏账风险。因此,信贷规模扩大带来的资本金补充需求的市场再融资,不但扭曲了银行为实体经济配置资源的基本职能,还造成了资本市场的极大困扰。银行实现向更平稳的中介服务机构模式的转变,是中国经济未来平稳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

      保险业也有必要“转型”。部分保险公司存在把保险产品变成投资品的现象,不但不能“保险”,反而会制造更大的风险。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AIG一夜之间轰然倒下,就是被一个不到两百人的金融衍生品部门的高风险活动摧毁的。中国保险业不能把“高收益”作为发展目标,把“保险”的概念做实,才能从社会稳定和经济稳定中拓展保险业的空间。

      时至今日,要说沪深股市仍然是以投机行为主的市场,笔者以为似也不过分。因为某些制度的缺失,中国资本市场未能从弱有效市场成长为有效市场,也迟迟无法完成从投机为主变成投资为主的市场的培育。未来五年,如果证券市场能够加强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完成华丽转身,就能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最重要的资源优化配置的地方。

      危机以来,在沃克尔法则的约束和占领华尔街群体行动的潜意识影响下,虽然阻力重重,但华尔街还是在缓慢地放弃混业经营的虚拟扩张模式,至于最终是否回归保守的中介模式,现在尚无法确定,但这显然是以沃克尔法则为基础的新监管规则的核心。但是,笔者以为,中国的金融业从无德国银行那样的与生俱来的一体化体制,而更像美国式的通过“收购兼并”拼图式的“综合”,所以,为避免美国式的风险,还是各司其职好过“综合”。

      未来五年金融业有很多急迫的事情要做。笔者认为,指导原则应以风险防范为主线。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全球充满投机货币,日外汇交易4万亿美元,全年交易高达800万亿至1000万亿美元,高出2010年全年30万亿国际贸易总额数十倍的投机货币的汪洋大海中,人民币汇率以贸易支付的货币供求为基础的汇率形成机制的基本原则已被破坏,因此,要格外警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被误导,格外小心人民币汇率在外汇交易市场的投机套利行为和预期主导下“被形成”。

      人民币国际化要顺势而为,时刻切记人民币国际化的初衷,是为了防范国际储备货币滥发,抵御全球流动性过剩投机货币泛滥通胀上升和经济危机对新兴市场国家和中国经济的冲击,千万不能把人民币变成新的投机货币。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应坚持以国际货币的定价和贸易支付为主要的职能定位,而万不能以投机活动的交易需求为主要职能。

      与此相适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应以全球危机后的金融新秩序和经济新格局下的新的金融市场概念为目标,不必狭隘地定义为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也不必一定要建成像华尔街那样的金融中心。

      经济转型是向更市场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转变,资源真正优化配置的市场化体制的形成市转型的主要部分之一。如果资金价格不是市场化的,金融机构仍然在保护性的利差模式下扩张,资源不能有效配置,经济转型就将成为空话。所以,未来五年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金融机构理应做好准备,谁能适应没有利率保护的竞争加剧的大环境,谁就将成为转型的赢家。

      (作者系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