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刚刚闭幕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尤为引人注目。一则因过去一年市场行情走低,各方对新一年监管工作抱有种种期许;二则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资本市场作出了“促协调、振信心”的新部署,尚待监管部门破题。
今日,关于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的新闻报道见诸报端,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就市场改革和监管工作,从五个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包括:积极稳妥地推进证券期货领域的改革开放,努力推动资本市场的结构调整和服务能力提升,以公开透明为核心加强市场制度建设,以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为重点加强市场监管,加强组织领导和干部队伍建设。
这五个方面的工作,乍看内容极为丰富且庞杂,我们试图将其梳理为两条脉络,即:市场发挥功能要向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看齐,打造“实体服务型”市场;同时,市场改革举措要对准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从满足投资需求的角度进一步完善市场体制机制,打造“投资友好型”市场。
从打造“实体服务型”市场的角度说,我国各项存款余额为80万亿元左右,经济体系中的资金和流动性不可谓不充裕,但举国上下,无论行业所处,规模大小,却频喊“缺钱”。同时,除了房地产一度以钱炒钱、自我循环膨胀,可算作一时妄进而导致产业空心化的领域,曾算是一个投资渠道外,社会大量的财富管理需求仍长久无法得到满足。
可以说,在走过改革开放初级阶段后,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已经成为“实体经济健康持续增长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与落后的金融服务之间的矛盾”,“社会财富管理日益增长的需求与落后的金融服务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都清楚,资本市场在“实体服务型”方面记录一向良好,从为国企脱困服务,到成为金融改革背水一战的“蓄水池”,资本市场历史上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持续贡献。如今,在实体经济调结构、转方式的新形势下,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任务无非随时势作出了新调整,这没什么新鲜,市场一定能够完成。
但谈到打造“投资友好型”市场,我们则需要下点大力气。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一、二级市场的协调问题,这是中央从一级市场看到了二级市场,参透了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中融资与投资需求的相互作用规律,并对市场发行、退市、分红等微观改革直接提出了要求。我们认为,这些课题无疑对打造“投资友好型”的资本市场意义重大,但难度也都不小。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会议消息,我们看到,证监会将继续深化发行体制改革,完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强化保荐机构等中介机构责任;将积极推进退市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市场化和多元化的退市标准体系;将强化对未按承诺比例分红、长期不履行分红义务公司的监管约束。同时,会议也提出,将鼓励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增加对资本市场的投资比重,积极推动全国养老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等长期资金入市。此外,还拟加快建立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显著提高公司类债券融资在直接融资中的比重,加大对内幕交易、市场操纵、欺诈上市、虚假披露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应该说,这些改革举措无疑都是“接地气”、贴近投资需求的,会受到广大投资者的欢迎。但同时,也应看到,受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及周边环境发展状况的约束,改革的推进还将面临繁重的任务,有的更需要顶层设计,需要出台跨部门、复合型的综治措施。而且,市场机制的形成和完善往往需时良久,甚至在过程中难免反复。打造“投资友好型”市场,依然任重道远。
总之,资本市场已经迎来新的一年,市场各方都在期待市场发生新变化、开创新局面,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已是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