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1日正式发布,“农业科技”成为关键词。文件突出了农业技术创新,并明确重点将集中在良种培育、节本降耗、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疫病防控、加工贮运、循环农业、海洋农业、农村民生等领域。
文件明确要求,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分析人士预计,未来国家对农业科技投入至少可达2000亿元,并且随着农业增加值的提高,投入资金还有望进一步增加。
从文件中可以看出,农业科技创新几乎贯穿于农业生产整个产业链。市场普遍认为,生物育种和农业机械两大行业受益最明显。
⊙记者 梁敏 ○编辑 衡道庆
农业科技投入有望持续增加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支出不断增加,去年中央财政对“三农”投入首次超过1万亿元。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解读一号文件时表示,“今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出还将继续增加”。
在“三农”投入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三个持续加大”,即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此外,要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对此,中信证券农林牧渔行业首席分析师毛长青表示,按照文件要求,比照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投入约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GDP)2.5%的比例,在中国当前6万亿-7万亿农业增加值的背景下,预计未来中国农业科技投入至少可达2000亿元。
“随着农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的价格上涨,农业增加值迅速提高,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的资金有望进一步增加。”毛长青说。
种业成为扶持重点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此前公布的“农业科技十二五规划”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种业都是重中之重。
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单列一条强调“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文件提出,重大育种科研项目要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优化调整种子企业布局,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种业。
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指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实现“事企脱钩”、“科研院所与商业化育种分离”,引导科研资金和人才流向企业,提高企业自主研发积极性,这一政策触及了国内种业的“筋骨”,其落实程度将极大地影响种业改革的最终成效。预计一号文件发布后种业改革的各项政策细则也将逐步落实。
事实上,今年种业确有一系列规划和具体政策即将出台。农业部今年继续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制定实施种业发展规划,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规定的各项政策措施。
据本报记者了解,农业部目前已经完成《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编制工作,争取今年年初报国务院审定发布。在这项种业发展十年规划中,“扶持优势企业,促进骨干种子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将再次被强化。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这将推动种子行业整合提速,一些研发能力较弱的公司和低劣产品将被市场淘汰,使得市场份额向龙头企业集中,对龙头企业将是极大利好。
据了解,目前国内主营种子的上市公司有7家,在国家加快种业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具备龙头产品的龙头公司的扶持力度将加大,龙头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也将随之逐步提升。毛长青指出,通过行业整合,未来几年,2-3家大型龙头企业将会占据中国种子产业市场70%以上的份额。
农机需求将大幅提升
中央一号文件还特别强调加强基础设施支撑,要求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
文件指出,要加快农业机械化。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水平;着力解决水稻机插和玉米、油菜、甘蔗、棉花机收等突出难题,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等机械装备,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落实支持农机化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此外,还要加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
事实上,目前农业机械化对我国农业贡献率并不高,目前农业机械化率为53.5%,因此,此前农业部就专门出台了《全国农业机械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到“十二五”末,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60%以上。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将有望大幅提升收获机、滴灌设备等农机需求,农业机械装备行业或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期。
据华创证券数据,2010年,国内农机行业实现2838亿元销售收入,2011年有望达到3000亿元。受国家对农业的政策倾斜和农机补贴的大力推动,预计2012年农机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约3200亿元,到2015年达到4500亿元。
农业机械主要包括拖拉机、种植机械、收获机械和排灌设备等。毛长青指出,收获机和节水灌溉设备将是今年受益于政策推动、需求增加较为明显的两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