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私募
  • A7:基金·营销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国金证券张剑辉:私募“神话破灭”有助行业优胜劣汰
  • 东吴基金唐祝益:
    A股吸引力正在显现
  • 鹏华基金程世杰:
    部分企业投资价值显著 估值底部提供买入良机
  •  
    2012年2月6日   按日期查找
    A10版:基金·专访 上一版  下一版
     
     
     
       | A10版:基金·专访
    国金证券张剑辉:私募“神话破灭”有助行业优胜劣汰
    东吴基金唐祝益:
    A股吸引力正在显现
    鹏华基金程世杰:
    部分企业投资价值显著 估值底部提供买入良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金证券张剑辉:私募“神话破灭”有助行业优胜劣汰
    2012-02-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涂艳

      

      2011年阳光私募竞相折损,行业遭遇围困,为此,记者专访了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张剑辉。在他看来,私募行业的压力真正来自于对行业过高预期的修正。随着问题在发展初期、可控范围内的显现,以及适度的优胜劣汰,沉淀下来的阳光私募基金行业后续发展有望相对平稳。

      2月17日,由国金证券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私募基金年会”也将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各相关方的精英将济济一堂,总结私募在2011年的失利原因,寻找行业未来的发展动力将成为年会的主要议题。

      

      神话破灭助私募行业自我“修正”

      张剑辉认为,行业先前陷入了“被高估”的怪圈,过高预期包括投资者对于产品业绩的过高预期、渠道及管理人对于发行规模的过高预期、管理人对公司经营发展的过高预期等等。而“修正”正是张剑辉对于2011年私募行业表现的总结。

      在去年全行业亏损超9成,150余只产品被清盘的惨烈事实面前,私募基金绝对收益、高业绩之类的神话破灭。在张剑辉眼中,凡事都有两面性,这对于私募行业来讲也有积极的一面。他表示,私募基金在去年的弱市中部分产品出现的清盘、业绩不佳等现象,有助于修正投资者的过高预期,也有助于私募行业本身摆脱浮躁气氛。风险的暴露和及时消化有助于行业进一步走向成熟。

      张剑辉认为:“一方面,管理型产品数量增加30%,为过去几年以来最慢的一年,结构化产品也出现了负增长,这从客观上使得私募急速扩张的步伐得到了修正。那些心态浮躁、贸然入行、忽视公司经营管理的私募,也饱尝了苦果,这也为摩拳擦掌的后来人敲响了警钟。”

      此外,私募整体业绩下跌15%—20%,在一定程度超出了相当部分投资者承受范围。且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持续缺乏赚钱效应,这使得2009年与2010年形成的“私募神话”一定程度破灭,也使得投资者及渠道对私募不切实际的业绩幻想得到了修正。

      另外,他认为,国内私募行业尚属“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初期大都习惯性地参照公募行业经营管理模式。然而这种大举招兵买马进行人员扩张,却最终受限于自身条件,无力提供公募式的发展平台,最终引起部分培养的人才离队。

      “随着业务拓展趋于常态、投研团队初步长成、投资者群体的扩大、渠道关系磨合等,追求团队规模及资产管理规模的经营管理思路也在逐步修正,未来将向均衡协调、追求持续发展过渡。”张剑辉表示。

      

      规范、创新助行业开辟新空间

      2011年7月13日,中国银监会正式下发《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业务指引》,给予了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合法身份。首只对冲信托产品也于年底问世,2011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内对冲基金元年,标志着阳光私募迎来了新的投资蓝海。

      此外,《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私募基金纳入监管范围似无争议。国内的私募基金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也建立起来,协会负责私募基金行业的自律和监管工作。

      尽管2011年私募业界面临市场低迷的困局,阳光私募通过模式创新、产品创新踯躅前行。中国银行在2011年10月发行了创新型带安全垫的TFOT组合产品,另定向增发产品、PE产品、套利产品等等新模式也纷纷涌现。创新型私募异军突起,开创了新的盈利模式,在各类理财产品中表现颇为抢眼,为行业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对于行业后续发展可以改进加强的方向,张剑辉认为有两个方面:其一,私募中秉承明确投资理念并敢于坚持的高手并不多,而准入门槛较低令行业鱼龙混杂,甚至不排除个别人抱着投机心理进入行业,影响了阳光私募在投资人眼中的形象,甚至部分干扰了市场的正常运行。随着私募基金纳入监管的步伐加快,对于那些行为不当而影响行业及市场正常运行的私募机构,监管机构或可考虑制定出相应的退出机制。

      张剑辉表示:“另一方面,私募最为核心的竞争力——投资能力,目前过于依赖选股方式,尽管有投资工具匮乏的理由,但对于可利用工具尤其是低风险品种运用或有不足之嫌,这使得私募在股票市场不好时很难控制风险、并寻找其他投资机会。随着对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现有金融衍生工具参与度的提高、国内金融衍生市场的进一步丰富活跃、乃至可投资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多样化投资策略及资产配置选择将对私募业绩产生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