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私募
  • A7:基金·营销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仓位控制攻守兼备
    私募加仓早周期行业
  • 阳光私募:走过血雨腥风的2011年
  •  
    2012年2月6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基金·私募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基金·私募
    仓位控制攻守兼备
    私募加仓早周期行业
    阳光私募:走过血雨腥风的2011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阳光私募:走过血雨腥风的2011年
    2012-02-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涂艳

      

      生死一线,跨过与否乃成败者之别。

      受困于去年A股市场的惨烈,曾腾跃在半空中的阳光私募基金在2011年难免摔得难看了些。近9成私募亏损,超150只产品遭遇清盘,集结了行业一流精英的私募大佬们竟也开始怀疑自己买错了。

      然而,如果说2011 年是最坏的一年,那也是诞生机会一年。有机会留在这个战场中,一时的成败就难免不足以论英雄。

      困难展露了行业的生涩,却为之带来了更强的动力。阳光私募产品在产品设计上大胆迈步,开始探索伞形结构、目标回报、风险缓冲;在策略上,大胆迈出对冲、量化步伐。行业空间更是将随着立法“适度监管”而得以扩展。

      不论前路的黑暗抑或漫长,这批积聚了1600多亿元的重要资本力量,必将继续演绎着它不寻常的历史角色。

      行业遇首轮大洗牌

      与公募基金一样,过去一年私募行业无时不限于业绩拖发行后腿的困局中。投资者对之前阳光私募产品高收益信心受挫,募集失败、发行延迟成为家常便饭,而与此同时,数不尽的清盘更是让行业遭遇了诞生以来的首次大洗牌。

      截至2012 年1 月5日,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的不完全统计,具有持续业绩记录的非结构化私募证券信托产品共有1039只,其中有12 个月以上持续业绩记录的产品有702 只,全年平均收益率为-17.89% 。而2011年沪指全年累计下跌608.66 点,跌幅21.68%,仅次于2008 年和1994 年,是A 股历史上第三大年度跌幅。

      虽然再度跑赢大盘和同期偏股型基金,但近两成的亏损更是让高净值资产客户用行动表示“伤不起”。据统计,私募清盘创下新高,超过153只产品宣布清盘,而2010 年该数字仅为83 只;同时,据估算有近150亿元流出行业。

      在弱市的背景下,新一轮的“清盘潮”正在侵蚀着私募界。没有收成,降薪裁员、低成本运营,则成为当前私募群体苦熬过冬的应对之道。

      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去年除因全年几乎毫无结构性行情和个股机会,使得私募的灵活风格无用武之地外,多数私募管理人未预料到指数会持续下跌,不断试图抄底,始终未采取有力的止损措施是导致全行业亏损的直接原因。

      困境催生创新

      困境永远不止是一面,在私募行业遭遇赚钱效应不再的质疑时,有先行者已经用事实证明,创新或是走出困境的另一条捷径。

      股指期货被允许引入信托产品标识着多空对冲策略的合法化。2011年7月,银监会下发 《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业务指引》,允许具备条件的信托公司的集合信托业务以套期保值和套利为目的参与股指期货交易。

      而运用该策略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创赢理财管理的“创赢2 号”,该产品以一部分资金参与股指期货投资,在2011年沪深300数大跌的情况下,创造出48.51% 的出色成绩,更是超越了非结构阳光私募冠军“呈瑞1号”同期31.31%的水平。

      同时,2011 年定向增发产品的盛行使得“事件驱动型”私募基金产品成为第二大创新策略种类,包括数君投资、证大投资、东源投资在内的逾十家机构参与了定向增发产品的发行。

      除了投资策略,产品结构的创新也成为一大亮点。光大银行在2011年4 月率先推出国内第一支伞形阳光私募基金宝产品,下设3 只投资于阳光私募基金的子基金以及1只投资于固定收益资产的基金之间可以自由转换。

      除了伞型基金外,目标回报基金也被多家机构视为发行乏力的市场中的创新卖点。在规定时间内,如果该目标回报基金收益达不到设定的目标,投资顾问会将之前收取的分业绩报酬补偿给投资者。包括淡水泉、重阳、武当和星石在内等7家知名的私募都在去年推出过类似产品。

      “册封”的等待

      有调查显示,过6成的私募认为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合法地位没有得到确认,而就在去年,立法带给行业一丝曙光,阳光私募“名分”的确立将随着新《基金法》的修订而板上钉钉。

      去年2月14日,《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出炉,第二条明确规定,“公开或者非公开募集资金,运用所募集资金设立证券投资基金,由基金管理人管理,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进行证券投资活动,适用本法。”这意味着,私募将摆脱目前尴尬的法律地位。

      同时,意见稿规定,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甚至可以从事公募管理业务,市场为之一振。

      一场解决管理人市场公平竞争的变革水到渠成,一场拉开行业崭新大幕的私募基金变局首当其冲。而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更是明确:“目前《基金法》修改已经进入最后阶段,2012年将会正式进入审议程序。”

      即便如此,行业中不免有关于立法中细节问题的种种忧虑,例如调查显示过半的私募认为政府在私募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同时,信托账户问题困扰着行业的发展,使得经营成本过高;募集困难、人才流动性大和运营成本高等问题也备受私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