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路演回放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融资
  • 12:上证零距离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数据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基金均衡配置仍为主流
  • 中信证券:
    当前应积极做多
  • 最新评级
  • 蓄势后仍有望冲击2350点
  • 行业报告
  • 全球通信业增长确定
    关注光通信及网络优化
  • 兵临城下 伺机突破
  •  
    2012年2月7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市场·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市场·观察
    基金均衡配置仍为主流
    中信证券:
    当前应积极做多
    最新评级
    蓄势后仍有望冲击2350点
    行业报告
    全球通信业增长确定
    关注光通信及网络优化
    兵临城下 伺机突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兵临城下 伺机突破
    2012-02-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张德良 ○编辑 杨晓坤

      

      龙年开门平淡并没有阻挡A股震荡回暖的趋势,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是大盘蓝筹股。指数稳步上攻,当前已至中期均线与中期下降通道的双重压力位置,颇有种兵临城下的感觉。

      非常清楚,上证指数正在打破维系一年多的大型下降通道外轨,趋势上讲,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位置。下降通道上轨位置目前位于2340点,同时也重新站上72日均线之上,中期下跌趋势正在扭转。一旦确认,向上预期目标将直接指向2500点、2800点和3000点等这些过去一年历次反弹的高点。当然,很多人还在犹豫与怀疑这种趋势的扭转,因为担心宏观经济的长期趋势,也担心未来一年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等,但这些都不足以影响未来1-2个季度的行情,事实上,投资资金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趋势观察所设定的观察时间窗口常常是一个季度左右,而未来一两个季度,不再担心通胀(1月CPI预期均值降为4%)、欧债(标普预计欧元区今年下半年逐步摆脱“温和衰退”)、房地产(部分城市首套房贷利率由上浮回至基准)和估值(历史最低),不是说它们的负面就此消失,而是市场对它们已有充分预期或者说此前的调整就是担心这些因素所致。此时,更多的是预期,预期新一轮经济增长,期待相关刺激政策。

      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体会到此前一轮调整的程度。诱发本轮调整的下跌源有两个,一个是与国际板、外资出逃等消息紧密相随的沪B股。自去年4月底始频现暴跌,三个季度内历经四轮杀跌,并直接导致A股估值下台阶。自2011年12月起(已回撤至2010年7月启动位置附近,完全符合典型楔形顶部形态的下跌要求)进入区域震荡并持续七周,重现历史上多次出现的潜伏底特征。目前B股指数俨然为一个大型头肩顶(颈线200点,如成立,跌幅目标80点以下),显然这是得不到估值与未来经济趋势支持的结果,相反,它应该是一种头肩型整理巩固形态。另一个是估值“高原”的创业板。创业板指数自2010年12月见高位1220点以来持续13个月刚好调整50%(613点)。从历史经验看,50%调整幅度是高概率见底反转的位置。虽然与蓝筹股、国际市场的估值比较,创业板的调整进程仍未结束,然而,事情永远不会如此简单,估值合理回归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相反,短时间内过快偏离历史波动区域,换来的常常是强烈的反抽。

      基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特别是1-2季度是否已触及经济增速的低点,成为投资选择的关键预期。如是,那么建立在新一轮增长周期基础上的投资选择就会变得清晰。从数据看是令人惊喜的,刚公布的1月PMI为50.5%,超出预期,也不同于往年春节月PMI显著下降的情形,其动力极有可能来自于货币政策的放松及财政政策的扩张。再看相关消息,一系列国家或地方重点项目的陆续布局,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等财税政策以及相应的货币政策调整,都有可能持续强化经济增长。当然,近期还是有一些“噪音”。如BDI这个反映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的领先指标,今年以来持续暴跌并创26年来最低点。还有就是支撑本轮行情的银行股,因业绩过于出色招来争议,3%的存贷利差是否暴利?在上涨趋势不断强化的同时,我们也不宜轻视这些“噪音”的影响。

      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更需要考虑未来经济增长的转型。不能简单按照以往增长周期那样去选择受益行业,而且,此轮中国经济增长转型面临的是对过去30年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其变数较以往历次周期都大。总体趋势上,以出口、投资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而以内需拉动为特征的消费服务业将是一个确定性强的选择方向。无论是对周期的敏感性还是受益程度,行业龙头或者说蓝筹型企业必然会是最直接受益的。综合而言,站在消费服务角度去寻找早周期蓝筹,是一条大方向正确的思路。事实上,像银行(招行)、保险(中国人寿)、地产(保利地产、万科)等行业蓝筹股能够率先转强并持续保持这种强势,也从另一侧面透露出一批先知先觉资金的嗅觉。可以相信,如果上述宏观趋势如期发展的话,还会更多增量资金持续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