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短期通胀放缓趋势
⊙沈建光
受春节季节性因素扰动的较大影响,今年1月CPI同比上涨4.5%,高于去年12月4.1%的增幅,也显著高于市场的预期。尽管如此,未来CPI的反弹趋势预计不会延续。不过,鉴于国内外因素的变化,下半年国内的通胀压力不可小视。
具体来看,1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5%,环比上涨4.2%,高于过去10年间春节当月的食品价格环比平均3.7%涨幅,其中粮食、猪肉、水产品及蔬菜同比价格分别上涨6.1%、25.0%、13.2%和23.0%,分别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7、0.75、0.31和0.67个百分点。主要受食品价格的季节性上涨影响,1月份CPI同比上涨幅度超出市场预期。另外,受到岁末年初居住价格逐步放缓及PPI继续回落等因素影响,非食品价格上涨压力有所缓和,1月份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8%,比去年12月份1.9%的涨幅略有回落。
但是,食品价格走势与春节假期密切相关,考虑到节后食品价格将快速回落,如商务部最新发布的高频食品价格数据已显示,带动食品价格上涨的猪肉与蔬菜价格都逐步回落,预计2月食品价格的环比涨幅将下降。还有,如果非食品价格的回落趋势得以延续,同样也有助于减轻通胀压力。据此分析,CPI反弹趋势不会持续,预计2月CPI将回落至4%以下。
另外,1月PPI大幅下滑至0.7%,环比下降0.1%,短期内将减轻通胀由工业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传导。
虽然短期国内的通胀压力还将继续缓解,但展望下半年,通胀压力仍然不容忽视,笔者据此预计全年通胀或将达到4%。之所以这么判断,主要是基于对以下几大基本影响因素的观察与分析。
第一,从长期来看,刘易斯拐点出现后,改变了劳动力过剩状态,使得劳动力成本上涨具有趋势性特征,从目前不少地方政府陆续公布提高今年最低工资标准中可见一斑。例如,深圳市将全日制就业劳动者最低工资上调至1500元/月(涨幅为13.6%)。另外,人保部和发改委等部委最近联合发表了《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要求“十二五”期间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要达到13%以上。
第二,中东地缘政治风险在上升。当前美国、英国、加拿大及欧盟与伊朗关系紧张,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规模及对伊朗实施制裁,以及伊朗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这些因素都将带动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窗口也将被频频触及。国家发改委前天已决定再次启动调整油价和天然气价格。可以预期,今年国际油价仍将维持高位动荡。
第三,今年全球货币环境依然十分宽松。首先是美国再次提高债务上限1.2万亿、美国通胀下降及大选之年政治领袖渴求刺激经济以赢得大选等因素,都为QE3的推出提供了充分条件;其次是欧洲央行的态度将更加积极,第二轮长期再融资(LTRO)有望2月底启动。因此,今年全球货币政策量化宽松的规模可能会有增无减,加大了国内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第四,国内货币政策将由“过紧”转向“中性”。去年四季度以来,有关缓解地方融资平台、促进在建项目完工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多项财政金融举措相继出台,去年12月份央行又时隔三年首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去年四季度社会融资总量增加从三季度的2.04万亿增至3.03万亿(增幅接近50%)。这些信号都预示了目前央行的货币政策倾向已由“过紧”转向“松动”,流动性压力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由此观之,随着节后食品价格的大幅回落,短期通胀将继续维持其下行态势。由此,当前货币政策微调由“过紧”转向“松动”的基调不会转变。预计上半年存款准备金率还将可能下调4次。
此外,尽管目前利率水平仍为负利率,且持续时间已较长,但估计短期内下调利率的可能性仍不大。伴随着结构性减税及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今年采取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或更为重要,以此支持中国经济增长,并全力避免经济“硬着陆”的可能。
(作者系瑞穗证券亚太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