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破熊市惯性思维
A股市场投资信心开始恢复
⊙记者 钱晓涵 ○编辑 于勇 梁伟
连续两年“熊市”过后,2012年究竟还“熊不熊”?对于每一个参与A股市场投资的人而言,这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至少今年开市第一周,市场心态依然极度悲观:新年首个交易日,上证综指收盘下跌1.37%,“开门红”预期落空;1月6日,上证综指盘中探低2132.63点,创出了近两年半以来的新低。
面对如此惨淡的股市,无论是散户还是机构投资者,心中都不由自主地犯嘀咕:或许今年又是一个大熊市。
小盘股估值虚高、大盘股缺乏增长、宏观经济可能“硬着陆”……绝大多数人依然沿用着熊市的惯性思维,列举出可能导致股市下跌的理由。然而,很少有人料到的是,在此后的四个交易周内,A股市场竟然神奇地止跌企稳。
截至上周末,上证综指摸高2368.98点,年内反弹幅度近10%,周线呈现出“四连阳”的强势多头排列组合,不少强势个股的股价,较年初更是出现了50%以上的巨大涨幅。面对此情此景,投资者忍不住要问,这到底是反弹还是反转?什么原因导致股市由弱转强呢?
业内人士指出,积极的股市政策层出不穷、资金供求关系预期改善、宏观经济形势并不悲观等因素,是支撑近期大盘反复走强的重要因素。尽管目前仍难以判断A股是否已经构成“大底”,但投资者信心开始逐渐恢复确是不争的事实。
股市政策层出不穷
进入2012年以来,给投资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当属各项积极的股市政策。新年伊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股市一、二级市场要协调健康发展,提振股市信心。这被市场视作高层呵护A股市场的强烈政策信号。
在此后较短的时间内,管理层颁布了一系列新政,包括首次公示发行监管部IPO审核工作流程和申报企业的情况;明确“截至2012年1月31日,包括创业板在内,共有515家企业排队申报上市”;“企业申请IPO的招股书预披露时间将由原来的发审会前5天,提前至发审会前30天”等。
这些新政的出台,体现出了管理层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的决心,也大大改善了二级市场投资者原有的悲观预期。
此前,中国股市长期“重融资、轻回报”的现象饱受诟病,“大小非”赚得盆满钵满,与二级市场亏损累累的股民形成强烈反差,这令投资者心灰意冷,对股市的预期也极度悲观。针对这种情况,管理层先后颁布了坚持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强制上市公司分红等措施,试图重新唤起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熊了两年多的股市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转牛,投资者失去的信心也不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不过,随着一连串积极股市政策的推出,二级市场原本的一致悲观预期终于被打破,“一边倒”的多空博弈天平逐渐开始平衡。业内人士指出,超预期的股市政策成为股市超预期上涨的重要原因。
资金供求关系预期改善
缺钱的股市难以形成持续上涨势头,如何吸引长期资金投资股市,历来是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课题。早在去年就掀起讨论的“中国版401K”计划,今年初终于有了新的进展,监管部门在多个场合明确表态,未来将全力推动养老金入市。
401k计划是指美国1978年《国内税收法》新增的第401条k项条款的规定,是一种由雇员、雇主共同缴费建立起来的完全基金式的养老保险制度。自从1981年实施以来“401K计划”迅速壮大,超过美国总人口1/4的人都参与了该项计划。有分析人士认为,正是美国的“401K计划”,促成了美国股市长达22年的牛市格局;英国亦有三分之二的养老金资产投资于股市。
今年初,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等多次呼吁养老金入市,这被市场理解为中国版的401K计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言人尹成基表示,人社部已经先期开展了研究和论证,正在研究养老保险积累基金的投资运营办法。这意味着中国养老金体系的建设正在逐步深化,各方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认识正在达成共识。
一直以来,二级市场对于A股因IPO、再融资、大小非减持造成的资金缺口存在担忧,认为资金供给不足将导致股市难以形成新的牛市。
(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