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要闻
  • 5:焦点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调查·产业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两大“赚钱”利器助推 货基收益率节节攀升
  • 搭乘前海规划东风 深圳房企进军保险领域
  • 交强险将向外资放开 外资财险蓄势待发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配股提示性公告
  • 太保实现业务“开门红”
  • 跨市场ETF孕育五年终将“破茧” 创新产品又添新军
  • ■机构一线
  •  
    2012年2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两大“赚钱”利器助推 货基收益率节节攀升
    搭乘前海规划东风 深圳房企进军保险领域
    交强险将向外资放开 外资财险蓄势待发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配股提示性公告
    太保实现业务“开门红”
    跨市场ETF孕育五年终将“破茧” 创新产品又添新军
    ■机构一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交强险将向外资放开 外资财险蓄势待发
    2012-02-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黄蕾 卢晓平 ○编辑 于勇

      ⊙记者 黄蕾 卢晓平 ○编辑 于勇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以下简称“交强险”)将向在华外资保险公司敞开大门。

      中美双方昨日发布了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经济对话议定的《关于加强中美经济关系的联合情况说明》,其中提及“目前中方已决定对外资保险公司开放交强险,在完成修改相关法规等程序后,将正式颁布实施。”业内人士预计,相关法规年内有望出台。

      外资保险公司闻之雀跃。不少外资财险公司早已成立车险研究小组,研究设计车险产品,做好入场准备,蓄势待发。一家在华外资财险高管难掩激动,“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涉足个人财险市场了。”

      在我国,车险业务包括交强险和商业车险两大块。按照目前的政策条例规定,在华外资财险公司只能经营商业车险业务,而不能涉足交强险。外资如要经营车险业务,就要“借船渡江”,即与中资财险公司合作车险保单,各自承保其中的商业车险与交强险。考虑到成本、利润等因素,目前多数外资财险公司尚未进军中国车险市场,而是主攻企业财产险市场。

      对于外资财险公司而言,一旦涉足交强险,将有助于其扩大在华市场份额。目前,国内整个车险业务占财险市场七成以上江山,而中国车险市场又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保险市场之一,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不少在华外资财险公司蠢蠢欲动,甚至早已“曲线”布局在先。

      以美国利宝互助、日本三井住友两家为代表的在华外资财险公司为例,近两年来他们分别通过与中资同业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等合作的方式(即由外资销售商业车险,中资销售交强险),低调进军中国车险市场。

      保费落袋的同时,也为今后涉足交强险积累了客户资源与技术经验。尤其是将在华总部设于重庆的利宝互助,去年以来在车险市场上的冲劲,着实引起同业关注。虽然利润相对较薄,但提前抢占市场制高点,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有市场人士担忧,交强险一旦向外资放开,是否会改变中国财险市场的竞争格局?中资财险公司是否会失去一定的竞争优势?

      从短期来看,影响可能有限。这是因为,一方面,目前在华外资财险机构网点不足、IT支持欠缺,这些在硬件条件上的短板,决定了短期内外资财险公司的车险保费规模将有限。

      另一方面,对于外资财险公司来说,前期的人力培训、资金投入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而早年国内车险承保亏损的惨痛经历,以及涉足交强险可能遭遇的风险,也可能会让一些外资财险公司选择三思而后行。

      虽然短期影响有限,但长期而言,站在整个保险市场的角度来看,如果对外资开放交强险,并借此引进吸收外资财险在这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一来有利于推动我国交强险的经营管理水平,二来也能以充分的规模效应来分摊成本,从而以竞争推动整个车险市场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