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信息披露
  • 11:公司·价值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龙年基金打新浮盈近亿元 债基“回归主业”无心博弈
  • 流动性问题或结束短债行情
  • 资金紧张加剧回购利率继续大涨
  • 市场动态
  • 东亚银行称内地业务已具分拆上市条件 外资行未来国际板上市脸谱各不同
  • 央行本周减弱净回笼力度
  • 两融交易紧跟行情中国联通获大额买入
  •  
    2012年2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龙年基金打新浮盈近亿元 债基“回归主业”无心博弈
    流动性问题或结束短债行情
    资金紧张加剧回购利率继续大涨
    市场动态
    东亚银行称内地业务已具分拆上市条件 外资行未来国际板上市脸谱各不同
    央行本周减弱净回笼力度
    两融交易紧跟行情中国联通获大额买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东亚银行称内地业务已具分拆上市条件 外资行未来国际板上市脸谱各不同
    2012-02-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石贝贝 ○编辑 于勇

      

      随着推进国际板被写入“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外资银行对国际板的热情亦持续升温。在东亚、汇丰、渣打等外资行积极表达登陆国际板意愿的同时,各家外资行对于登陆国际板的脸谱变幻亦不相同。

      “东亚中国在业务及规模上均已具备分拆上市条件,但仍要视乎市场情况而定,未有具体上市时间表。”前日(15日)有媒体援引东亚银行集团副行政总裁李民斌的表态称。李民斌还说,东亚银行(中国)2011年对集团利润贡献超过四成,在业务、规模上均具分拆上市条件,然上市需要估值,而目前银行股估值较低。

      此前,东亚集团高管多次表态希望成为首家登陆酝酿中的上海国际板的外资银行。李民斌在去年3月初还表示,该集团正密切留意国际板出台的消息,董事会对于集团整体、或分拆东亚中国到沪上市两个方案正进行研究及平衡其利弊。

      而就目前东亚业务发展来看,分拆东亚中国上市或许对其估值更为有利,因东亚在内地业务增长更具动能。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东亚银行集团实现净利润43.58亿港元,同比增3.2%,而同期东亚中国拨备前经营利润则按年增长高达65.9%。截至2011年年底,东亚中国客户贷款及存款总额较上年末分别增11.7%和23.2%。

      事实上,此前汇丰、东亚、渣打等多家外资法人银行高管均多次公开表达过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酝酿中国际板的意愿。而本月初,随着推进国际板写入“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以及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所提国际板“时机成熟就可以推出”,更提振了不少原本跃跃欲试的外资行的信心。

      然而,各家外资行对于登陆国际板的意愿不仅程度不一,所做筹备工作也大不相同。汇丰、东亚是最早提出希望登陆国际板的外资银行,且争夺成为“首批”、乃至“首家”登陆国际板的位子,上述两家银行高管早在2年前就已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就登陆国际板已展开相关筹备工作,包括成立专门筹备小组、准备相应文件材料等。而汇丰亚太及中国高管在一年前就表态称:“如果国际板可以申请了,我们就能够马上递交材料。”

      “不能等到有一天国家说可以申请了,我们才开始准备材料,而是要在前期就把各项材料、各种沟通、筹备工作都准备好,哪天可以申请了,我们才能尽早递交材料。”某家外资行高层对记者说。

      紧随其后的是渣打,其登陆国际板的定位已并非“首家”、而是“首批”。该行高层也较早提出希望登陆国际板,但最初对于具体时间安排等并未有进一步表态。直到去年第三季度,渣打中国CEO林清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成为首批国际板上市企业,已做好上市前准备工作,并与有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只待相关规则最后确定。

      更多在华外资行是在观望。华侨银行中国董事长梁炜宁表示,中国A股市场具吸引力,愿意探讨在A股将来的国际板上市。华侨银行CEO康大卫(David Conner)则强调了该行的“跟随者”地位、而非愿首家争取国际板上市,其担忧在于,“我们最关注异地上市两个因素:价格、流动性。而对于大额投资者来说,异地上市有可能妨碍流动性”。

      澳新银行集团总裁邵铭高(Mike Smith)此前接受采访时则直接表示,现在考虑国际板还为时尚早,但在未来一定阶段是有可能的,到中国来募集资金。

      花旗银行亚太CEO卓曦文也数次明确表达过该行流动性充足、因此无计划在中国股本融资。但随着花旗东方合资证券公司的推进,他表示,对于从事国际板的首发上市业务兴趣很大。苏格兰皇家银行亚太高管也表示,该行与国联证券的合资公司——华英证券的主要竞争优势之一,就是希望能够协助更多欧洲跨国企业到国际板来上市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