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信息披露
  • 11:公司·价值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沪钢煎熬期一季度
    仍将持续
  • 期指小幅下挫
    空方主力逢低离场
  • 期指震荡回调
    短期仍有反复
  • 强势调整
    难言期指反弹结束
  • 浅析A股“十年轮回”之困惑
  • 价格接近仓单成本 玉米上行遭遇压力
  • 首批股指期货套利交易编码获批
  • 中国将大量进口大豆玉米 此举利多美豆利空连玉米
  •  
    2012年2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市场·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市场·期货
    沪钢煎熬期一季度
    仍将持续
    期指小幅下挫
    空方主力逢低离场
    期指震荡回调
    短期仍有反复
    强势调整
    难言期指反弹结束
    浅析A股“十年轮回”之困惑
    价格接近仓单成本 玉米上行遭遇压力
    首批股指期货套利交易编码获批
    中国将大量进口大豆玉米 此举利多美豆利空连玉米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将大量进口大豆玉米 此举利多美豆利空连玉米
    2012-02-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黄颖 ○编辑 杨晓坤

      

      市场消息称,中国将从美国大量进口大豆;另外,阿根廷将允许中国购买该国玉米,中国或将增加玉米进口量。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扩大进口,将利多豆类价格;但由于玉米供应压力较大,国内玉米价格或遭受进口冲击。

      中国将大量进口大豆玉米

      近日,市场消息称,中国的一个贸易代表团已与美国粮食公司达成协议,将从美国购买862万吨大豆,价值约43.1亿美元。这项协议表明,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之间的农业贸易联系加深。

      另外,中国中粮集团和中国储备粮总公司等公司已经与美国粮食行业巨头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吉和嘉吉等公司签署了协议。爱荷华州大豆协会(Iowa Soybean Association)会长柯克-里兹(Kirk Leeds)称,预计中国访美代表团将于近日在洛杉矶签署更多大豆购买协议,其总数量将会达到创纪录的1200多万吨。

      阿根廷农业部2月15日宣布,经过数月谈判后,阿根廷与中国官员在周三签署了一份卫生协议,将允许中国购买阿根廷玉米制品。

      中国需求将利多美豆价格

      中国进口美豆,将对豆类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近几年主要依靠进口大豆用于压榨,无论进口美国、巴西,还是阿根廷的,只要中国有进口,那么全球豆类价格一般都会出现上扬。

      上海中期分析师杨晓云认为,中国进口美豆,将利多豆类价格。因为美豆在中国大量进口下,价格将坚挺,同时将激励国内豆价。由于连豆不可用进口豆交割,所以大量进口美豆对连豆供应方面的利空影响相对有限。另外,国内大豆价格有国家收储的支撑,回落空间相对有限。

      “中美签署大豆在内农产品采购合同已成国家领导人访美期间贸易代表团重要议程,该因素配合南美减产,提振了全球豆类油脂价格。”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黄志强表示。

      2月至今,CBOT和连盘豆类油脂持续反弹并触及11年10月来高点,本周期价表现亦较多数商品强势,不过,受商品整体弱势拖累,周四期价回落。

      进口玉米或增加国内玉米供应

      强劲的中国需求,对大豆是利好的,但对于国内玉米来说,似乎不是好事情。分析师杨晓云告诉记者,2011年,中国玉米获得大丰收,以1.9175亿吨的产量创下纪录,如果继续加大进口,则将加大国内玉米的供给。

      “而且目前国内玉米现货价格,特指南方销区,玉米价格已经和进口玉米完税价格差不多了,甚至还要高一些。进口玉米进入国内市场很可能将打压国内玉米价格。”杨晓云表示。

      杨预计,进口玉米数量以后会越来越多,对于行情来说,玉米市场或将面临中期回落走势,不单是进口这块,国内供应量也将逐步放大。

      光大期货分析师王娜表示,自2011年开始,有关中国加大进口玉米的消息就不断传出,从美国农业部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报告中也不难发现,自2011年开始中国进口美玉米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市场预计2011年度中国进口玉米的总量将达到300万吨,并且随着中国进口玉米程序的顺畅,预计在未来几年随着中国饲料消费的稳步增加,中国进口玉米总量也将稳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