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纪实:
后神话时代 阳光私募亟须“多元化创新”
⊙本报记者 周宏
“私募基金行业需要充分利用目前已有和未来即将推出的诸多金融工具,不断进行创新,推出适合市场的产品,满足客户的多层次需求”,在国金证券和本报主办的“2012中国私募基金年会”的圆桌论坛上,诸多行业一线公司老总对于行业做出了如下判断。
“去神化”时代
北京星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杨玲认为,阳光私募在过去几年经历了一个从“被神化”到逐步“去神化”的过程。看似痛苦,其实是回归市场的正常状态,经历了一个资产管理行业必经的发展过程。
杨玲认为,2007年之前,广大的基民还有一些准基民,逐步发现了公募基金的业绩优势,并予以追捧。在2007年顶峰形成了一个公募基金的神话。在2008年之后,在熊市中,市场又发现了阳光私募这类风险控制较佳的产品,又形成了另一轮追捧。但这个追捧在2010年后也遭受挫折。
“最好的投资教育就是市场本身。一个好的投资,不是一个寻找一个大盘跌的时候不跌,大盘涨的时候涨得更快的神一般的产品。而选择一个好的、具备良好的投资纪律和稳定的投资风格的管理人,一年两年,十年八年坚持投资下去,进而获得长期良好的回报。”
杨玲表示,经过了这个历程,未来投资者会更关注管理人本身,包括管理人的风格和纪律,关注行业,关注中长期的回报等等。这样的理性关注会是未来的一个市场发展方向。
善用新型金融工具
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莫泰山认为,千亿时代之后的阳光私募,会进一步多元化。这个多元化既包括机构投资人队伍的多元化,也包括投资策略(工具)的多元化。
前者(机构投资人的多元化)可以更好的发挥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价格发现。更多元的投资者结构,有助于实现买方和卖方话语权的平衡,有助于完善市场定价。莫泰山认为,真正机构投资者的多元化不是指“身份”,比如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资管、基金专户这样的分类,而是在投资方向和目标上形成了多元,比如做绝对收益的机构,做相对收益的机构,做长期投资的,做空的机构等等。
另一方面,阳光私募自身的多元化策略也是一个方向。近期的市场建设步伐很快,包括股指期货市场、即将推出的高收益债券市场,甚至国债期货市场,都给机构多元化策略提供了可能。通过金融创新,分离α和β,做非常多元化的产品。
深圳鼎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黄弢也表示,在现有的市场中,阳光私募已经进行了不少的创新。比如鼎诺就专注于以股东资产做结构化信托。另外,他们还设计发行了带有安全链缓冲型的产品等等,这些新产品在现有法规框架上拓展了产品的风险收益属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投资者的需求。
创新需要控制风险
上海凯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继武认为,私募的未来应该是“清晰的公司发展战略”和“综合性的业务发展”相结合。未来的阳光私募既需要创新和开拓,也需要风险控制。
陈继武进一步表示,阳光私募基金应该以创新为主旨,不断拓宽产品线和覆盖市场的范围。“既要有PE、VC业务,也要有二级市场股票投资业务,既要有内地的债券业务,也要有港股市场的业务”,这样的多元化可以使得公司增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他还认为,未来阳光私募的发展关键是风险控制的专业化、系统化和常态化,要贯穿在研究投资交易各个环节,所以是一个系统化、专业化、常态化的风险控制。“现在在熊市的环境下,那当然是要很重视风险控制,你到了一个新的牛市环境,我们在熊市当中积累的经验、教训以及由于市场波动、竞争压力所形成对风险控制的重视,要一如既往用到每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