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专版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专 版
  • A5:专 版
  • A6:市场·动向
  • A7:市场·资金
  • A8:市场·调查
  • A9:市场·期货
  • A10:专 版
  • A11:信息披露
  • A12: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全面整改直销业务
    哈药股份认赔2.8亿
  • TCL集团去年业绩翻番
    七年来首推现金分红
  • 丽珠B获控股股东增持
  • 两公司今起招股
  • 克明面业
    蓄势利润爆发期
  • 涉嫌信披违规
    中国宝安被证监会立案稽查
  • 金森林业冲刺IPO 限伐政策或成业绩羁绊
  • 公务用车采购“向内看” 自主品牌车企“收红包”
  • 券商、PE、高管联袂入局 IPO频现隐秘利益链
  • 受益门票提价
    宋城股份一季度预增
  • 益民集团
    全方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  
    2012年2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9版:公司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公司纵深
    全面整改直销业务
    哈药股份认赔2.8亿
    TCL集团去年业绩翻番
    七年来首推现金分红
    丽珠B获控股股东增持
    两公司今起招股
    克明面业
    蓄势利润爆发期
    涉嫌信披违规
    中国宝安被证监会立案稽查
    金森林业冲刺IPO 限伐政策或成业绩羁绊
    公务用车采购“向内看” 自主品牌车企“收红包”
    券商、PE、高管联袂入局 IPO频现隐秘利益链
    受益门票提价
    宋城股份一季度预增
    益民集团
    全方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公务用车采购“向内看” 自主品牌车企“收红包”
    2012-02-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夏子航 ○编辑 邱江

      

      “之前我们也没有预料到,这次政策会这么好。”江淮汽车证券事务代表冯梁森如是说。昨日,江淮汽车以涨停开盘,并直至收盘。此外,同样涨停的还有东风汽车,其余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厂商的股票也普遍翻红。

      上周五晚间,工信部公布《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最终名单将在3月9日后依此确定,涉及的25家企业412款车型第一次全部为自主品牌,而多家产商皆在A股或港股上市,其中,A股的上市公司包括江淮汽车、比亚迪、东风汽车、拥有“荣威”和“名爵”的上汽集团、长城汽车、长安汽车、一汽夏利、力帆汽车、海马汽车以及江铃汽车等,港股上市车企则以吉利汽车和广汽集团为代表。

      “从未有过这样的情况。”此次目录中,合资品牌及进口车被全部排除在外。对比《2009-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中大众、奥迪、丰田、宝马等占据采购大户地位的情况,2012年有望成为“分水岭”,公务用车将倾向采购自主品牌。

      伏笔早在去年就已埋下。依据工信部2011年11月发布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公务用车是指党政机关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分为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该细则规定,“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这份关于公务车采购的新政策被称为“双18”新政,有利于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

      该细则还有一道限制国外汽车品牌的“暗闸”——“近两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

      “能感觉出来,这大半年来政府对自主品牌迫切的扶持态度和风向越来越明显。”一汽车观察人士表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遭遇严峻考验,共销售611.22万辆,同比下降2.56%,市场占有率同比下降3.37个百分点。

      曾参与工信部此前相关座谈会的厂商透露,工信部在座谈会上传达了政府关于自主品牌的态度,意思是从高级领导干部做起,带头乘坐国产自主品牌汽车。

      江淮汽车证券事务代表冯梁森表示,毕竟公务用车采购量大,能形成一定采购利好,但届时在半年报或年报中的体现,“就不好估计了,入围的自主品牌企业有很多。”但冯强调,厂商更看重的仍然是政策重大转向及调整这一利好。

      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至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

      前述汽车观察人士表示,本轮目录主要为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若考虑到此后高级领导干部用车改革和示范效应,自主品牌中较高端的如一汽集团的“红旗”轿车、上汽集团的“荣威”、“名爵”会获利更大。

      有消息称,上汽集团正有意就此重启雪藏已久的“上海”牌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