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投行战略面临抉择
⊙记者 钱晓涵 ○编辑 朱绍勇
当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IPO之际,市场对于再融资的关注度明显下降。在不少机构眼中,IPO承销家数与金额,俨然成为评判券商投行实力强弱的唯一标准。
再融资筹资金额屡超IPO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A股市场的IPO融资金额为2720亿元,再融资(含公司债,不包括资产类的重大资产重组)则达到了3909亿元,后者较前者超出了43.7%。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A股再融资不仅在总量上远超IPO,平均单笔融资规模(16.92亿元)也明显高于IPO(9.82亿元)。
事实上,A股市场近几年的再融资筹资金额均超过IPO,而这一点在2011年则表现得更加明显。业内人士指出,A股市场IPO的“大单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与此同时,再融资的“大单时代”却正在降临。对于券商投行而言,是继续在IPO的“红海”厮杀,还是在再融资的“蓝海”寻找新的突破口,这成了必须尽早抉择的战略难题。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全年,A股市场共计有706家企业发行证券,分别涉及IPO、公开增发、上市公司债、配股、定向增发、可转债以及企业债,共计筹得资金10057亿元。其中,IPO企业277家,共计筹资2720亿元;公开增发10家,共筹资289亿元;定向增发119家,共计筹资1576亿元;配股13家,共计筹资372亿元;上市公司债80家,共计筹资1259亿元;企业债198家,共计筹资3428亿元;可转债9家,共计筹资413亿元。此外,另有55家企业还实施了单纯向大股东或其他股东发行股份认购资产、不筹资的重大资产重组财务顾问行为。
统计显示,2011年全年IPO筹资额为2720亿元,仅仅占到上年同期融资额4911亿元的51.70%。“IPO筹资额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发行市盈率滑落造成的单位融资效率下降。”上海某大型券商投行部门负责人指出,2010年IPO平均筹措资金为14.15亿元,而2011年则骤降至9.82亿元,下降幅度高达30.6%;其次是发行数量下降,2010年IPO发行数量为347家,2011年则为277家,下降幅度约为20%。
两份排名
如果仅仅考虑IPO融资的承销情况,平安证券无疑是2011年的最大赢家,而曾经长期垄断券商投行霸主地位的中金公司,过去一年则遭遇了滑铁卢。
2011年,主承销金额在100亿以上的投行有6家,平安证券与国信证券分别以298亿元和260.4亿元占据前两位,其承销上市公司数量也雄踞前二。承销金额紧随其后的依次是中信证券、安信证券和中信建投。
中金公司在IPO承销上的“陨落”出人意料,历史统计数据显示,从2004年至2010年,按国内IPO主承销商募集资金排名,中金公司除了在2008年和2010年排名第二,其他年份始终稳居榜首,但是2011年全年,中金公司仅有两单入账,承销金额为63.2亿元,按主承销金额排名第15,按主承销数量排名第41。
如果综合考虑IPO与再融资的情况,券商投行格局则又是另一番天地。从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股票、可转债、公司债和企业债)总体筹资情况来看,中信证券笑到了最后,其以承销总金额720.5亿元、占据7.40%市场份额的业绩排名第一;位列第二名的是国泰君安证券,其承销总金额为673.1亿元,占据了6.91%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三的是平安证券,其承销总金额为631.7亿元,占据的市场份额为6.49%;国信证券紧随其后,以 563.6亿元的承销金额位列第四;排在第五位的是中信建投,其承销金额也达到了527.7亿元。
与2010年的承销情况相比,变化较大的莫过于中金公司和中银国际,中金公司的股票承销金额由2010年的1497.96亿元降至去年的439.6亿元,其排名也由第一位下滑至第六位;中银国际的承销金额从2010年的936.55亿元降至2011年的296.7亿元,其排名也由第三位滑落至如今的第十二位,跌出前十。与之相反,部分券商排名逆势增长,影响力不断提升:中信证券由第二位升至第一位,国泰君安由第四位升至第二位,平安证券和国信证券也分别由2010年的第七和第八名升至2011年第三和第四,可谓老牌劲旅业绩常青,新锐券商更进一步。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是券商投行战略选择的主要方向。”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平安、国信正是依靠自身在中小企业项目上的独特优势,得以在投行界迅速崛起,但这并不代表着所有券商投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国泰君安、中信证券等老牌券商为例,凭借在再融资市场上的出色表现,依然能够在投行界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