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伟君
近日管理层表示要深入推广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并提倡购买绩优大盘股,所以市场对蓝筹股的关注度开始提升。那么什么叫蓝筹股呢?
在商务印书馆编撰的《英汉证券投资词典》中蓝筹股(blue chip,亦作:绩优股,实力股)是这样定义的:经营管理良好,创利能力稳定、连年回报股东的公司股票。这类公司在行业景气和不景气时都有能力赚取利润,风险较小。蓝筹股在市场上受到追捧,因此价格较高。
显然这样的定义与我们通常的理解有些差异。通常我们把所属行业内占有重要支配性地位、业绩优良,红利优厚的大公司股票称为蓝筹股,在这样的理解中不存在“价格较高”的说法。
不过以上定义均没有涉及公司的成长性,但有些观点认为蓝筹股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成长性。尽管由于盘子较大已经不可能出现高速成长,但适当的成长性还是需要具备的。投资者持有蓝筹股的目的就是获取红利,因为没有成长性所以收益不会逐年增加,这样红利也不会逐年增加,这就类似银行储蓄了。股价的变化则只能跟着银行的利率走,利率上涨则股价下跌,反之则股价上涨,就像债券一样。由于银行利率的波动性很小,所以这类公司股价的波动性也很小,这就是缺乏成长性蓝筹股的特点。如果蓝筹股带有一定的成长性,那么业绩就会增加,相对应的红利也会增加,股价也就会有一定的想象空间。
综合来说蓝筹股的特征就是大市值、高分红和一定的成长性。
然而大市值与成长性是一对矛盾,两者实际上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随着市值的增加成长性就会减弱。比如增收1个亿的利润对于一家小公司来说很可能是爆发性的增长,但对于像工商银行这样的公司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其去年前三个季度的净利润就已经高达1640亿元。
如果我们在大市值与成长性这对矛盾中更看重大市值,那么只要在较低的价位买进投资就会比较安全。如果我们更看重成长性,那么投资就会冒更多的风险,但同时也有望获取更高的收益。
根据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来划分,超大资金投资者至少会用相当一部分资金去追随大市值的蓝筹股,而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只要具备了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就会去追随具有较快成长性的公司,这是市场必然的选择,实际上市场也是这样演变的。
据报道,去年年底前社保、汇金等一些超大型机构的资金已经开始进入大盘蓝筹股。以当时的股价这些大盘蓝筹股的分红投资收益已经超过银行利息,比如工商银行的分红率已经超过4%,而银行一年期的基准利率只有3.5%。当然,现在该股股价涨幅已经超过10%,分红回报与银行利息差不多,股价的上升空间至少靠分红概念是无法继续提升的。
下表罗列的是根据以沪深两市为样本进行统计的相关巨潮系列指数自今年1月6日以来相对于上证指数的相对上涨幅度。
上证 指数 | 大盘 价值 | 大盘 成长 | 中盘 成长 | 中盘 价值 | 巨潮 大盘 | 巨潮 中盘 |
100 | 98.658 | 104.076 | 106.398 | 107.955 | 102.014 | 107.793 |
上表显示,在这波上涨行情中,大盘成长股的上涨幅度超过了大盘价值股。实际上作为大盘股的预备队,中盘股比大盘股更容易受到市场的追捧,其中不论是中盘价值股还是中盘成长股的涨幅都超过了大盘成长股,而且对比整个大盘股和中盘股也是中盘股的涨幅明显领先。
上表告诉我们,在这个市场中大盘价值股不如大盘成长股,而中盘股则更胜一筹。如果我们把具有成长性的中盘价值股称为中盘蓝筹股或预备蓝筹股的话这个现象就很容易理解了,毕竟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后会有更多的中盘价值成长股成为未来新的蓝筹股。
蓝筹股的概念是动态的,我们也要用动态的眼光去辨别哪些是好的蓝筹股,那些是没落的蓝筹股,更要有勇气去挖掘未来的蓝筹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