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两会特别报道
  • 7:两会特别报道
  • 8:财经新闻
  • 9:观点·专栏
  • 10:公 司
  • 11:公司纵深
  • 12:公司·融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专版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昨日在京开幕
  • 发改委:正研究建立房地产宏观调控长效机制
  • 解读预算报告的“民生账单”
  • 今年中国经济部分目标数据
  • 估值底部“攻守兼备” 可转债基金迎投资机遇
  •  
    2012年3月6日   按日期查找
    2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两会特别报道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昨日在京开幕
    发改委:正研究建立房地产宏观调控长效机制
    解读预算报告的“民生账单”
    今年中国经济部分目标数据
    估值底部“攻守兼备” 可转债基金迎投资机遇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估值底部“攻守兼备” 可转债基金迎投资机遇
    2012-03-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 高原

      龙年春节前后,短短两月之余,A股的人气已经超出多数人预期,股指反弹超过10%。“春江水暖鸭先知”,此时债市中“攻守兼备”的可转债已悄然分享着难得的市场人气,从大盘品种石化转债到中小盘品种国电转债,可转债集体回归100元面值。

      曾几何时以南山转债和铜陵转债为代表的股性极强的转债让基金获益颇丰,细数国内已经运作的可转债基金,2011年转债风暴过后,基金公司投资可转债除了对收益的追求外,更多了一份对风险控制的认识。事实上,股指震荡上扬,可转债正股震荡筑底,一批转股溢价率较低的转债品种表现持续稳定,这为可转债基金迎来良好的投资时机。

      政策趋缓 转债危机已过

      去年,宏观经济趋紧,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让市场流动性匮乏,加之多年酝酿的信用违约危机隐现,债市哀鸿遍野,转债受到股市下跌和流动性紧缩双重制约,可转债品种集体暴跌。随着去年年底,货币政策如期有所松动,有利的宏观经济政策让转债投资得到复苏。

      正在发售可转换基金的长信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李小羽认为,“2008、2009年是保增长,2010、2011年政策重心是防通胀,今年的政策重心则是在经济增长下滑与并不低的通胀间寻求平衡。”

      在李小羽看来,中国经济软着陆是大概率事件,而通胀会长期处于较温和状态,不会下降到很低的位置,这就决定了对货币政策不要有太高预期。“我们要看到以往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正在变化,如人口红利正在逐步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变化会减弱对外资的吸引力,城镇化还有空间但增速会放缓。不过,随着改革进程的加速,有望进一步释放增长动力,经济软着陆是大概率事件。”

      长信基金固定收益部认为,2011年底CPI终于实现回落,通胀得到缓解;2011年11月,央行三年来首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2月又再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松动信号明显;2011年12月上证A股跌至三年来新低,股市正处筑底过程中。政策松动趋势明显,股市有望转机,而可转债估值目前正处于历史低位,其投资价值增大。

      转债扩容 投资标的丰富

      长期以来,可转债基金受到投资标的稀缺限制,转债资产偏低,而且可选择余地少,可转债基金并不受到业内关注。直到2010年11月,国内第二只可转债基金富国可转债获批发售,可转债基金才逐步被开发出来,从2004年国内首只可转债基金兴业可转债算起,转债基金出现6年空档期。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转债基金长期无人问津的重要原因正是国内可转债本身数量稀缺所致。相对其他债券品种,可转债在我国发展较晚,目前个数及票面总额占比占全部债券市场的比重仅为0.6%左右,成长空间较大。

      最近两年,可转债发行规模在明显上升,2010年以来可转债发行规模超过1100亿,比过去12年发行的可转债总和还多,未来可转债融资潜力还将被大大发掘。到了2011年,市场共发行可转债9只,发行规模为413.2亿,可转债市场扩容迹象明显,仅石化转债就高达23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2012年拟发可转债9只,合计拟发可转债规模为946.55亿,如按期发行,2012年可转债发行规模将创历史新高,未来可转债产品数量及规模都将大幅度提升,从而解决可转债品种稀缺的投资壁垒。

      估值、正股低位 可转债攻守价值凸显

      作为股权和债权结合的债券品种,转债兼具股票和债券双重特征。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在市场震荡的背景下, 可考虑增持债性较强,或下跌中离到期日较近的可转债,从而提供较好风险保护。而在股市低位时,可选择投资收益率高、转股溢价率低的转债,下探风险保护,上涨分享获利。

      可转债到期收益率越高、转股溢价率越低,纯债溢价率越低,其债性越强,安全性就越高;股性越强,其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越大。

      反观2011年,转债市场因估值影响受到重创,目前转债市场已经回到底部区域,绝对价位处于历史低位,转债的转股溢价率处于历史低位,这意味着转债价格跟随正股向上的弹性比较大。

      长信基金固定收益部分析,当前可转债正处在兼具债券到期收益率高、股性投资价值提升的良好区间。在债券收益率方面,这意味着目前转债的债性收益较高。据wind统计,截至1月4日,可转债的最高收益率可达5.4787%,所有可转债的平均到期收益率达3.1312%,即使未来股市不好,该部分收益也有望成为可转债投资的安全垫。在股票方面,目前转股溢价率低,正股价格处于低位,转债股性极强。

      ■

      截至2011-12-31 数据来源:wind

      转债基金稀缺 长信转债可关注

      去年以来,借助市场底部扩充基金产品线,开发转债基金的公司明显增加。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底,共发行9只可转债基金;当前市场股票基金940多只,转债基金占比不到1%;债券基金140多只,转债基金占比不到10%;随着可转债品种的增多,机构投资可转债优势将更为明显,可转债基金需求将出现井喷式增长。

      对此,由拥有近9年固定收益产品管理经验并长期表现稳定、良好的长信基金固定收益团队打造的长信可转债基金也正在发售当中。资料显示,长信可转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比例不低于80%(其中可转债投资比例不低于固定收益资产的80%),权益类投资比例不高于20%,并可持有由可转债转股获得的股票,结合了股票的长期增长潜力及债券所具有的低风险和收益固定的优势。

      作为长信可转债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李小羽介绍道,未来公司倾向于新上市的转债,还有正股基本面优良、转股溢价率低、纯债保护较高品种。具体来谈,公司还会关注一些投资机会,比如条款博弈机会:新发转债条款向转债持有人利益倾斜,老券被迫下修转股价,增强转债保护。另外,当前可转债估值与绝对价格均处于历史低位,债底保护在历史高位,权益市场估值,尤其是大盘股估值进入底部区域,低估值转债品种配置价值凸显,流动性好、强股性品种存在优势。

      目前,长信固定收益团队成立九年,旗下管理货币基金、普通债券基金、中短债基金、分级债券基金共四只,业绩整体表现稳定。长信利息收益基金成立于2004年3月19日,作为国内最早的货币市场基金之一,经过近八年稳健运作,业绩规模长期保持稳定,广受投资者的关注。据wind资讯,截至2011年12月31日,相对A股市场超过21%的跌幅,长信利息收益基金B,2011年年化收益率为4.1756%,在69只货币市场基金(含A、B)中位列第三位。(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