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要闻
  • 3:两会特别报道·热点聚焦
  • 4:两会特别报道·专题
  • 5:两会特别报道·专题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价值报告
  • 9:观点·专栏
  • 10:公 司
  • 11:公司纵深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调查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大盘失守2400点
    券商认为短线调整有限
  • 青青稞酒
    连续两日获机构买入
  • 资金流向产业政策受益股
  • 投资者应慎重对待“股吧”传闻
  • ■A股B股
  • ■恒指
  • ■期市
  • ■创业板
  • ■基金
  • ■货币债券
  •  
    2012年3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市场·动向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市场·动向
    大盘失守2400点
    券商认为短线调整有限
    青青稞酒
    连续两日获机构买入
    资金流向产业政策受益股
    投资者应慎重对待“股吧”传闻
    ■A股B股
    ■恒指
    ■期市
    ■创业板
    ■基金
    ■货币债券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投资者应慎重对待“股吧”传闻
    2012-03-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

      ⊙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

      

      “股吧”是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民们,常用的网络交流方式。“股吧”实质上是专门的股票论坛,一般按照股票名称再分为各个子论坛,方便投资者就共同关注的股票展开互动交流。“股吧”里的信息既有转载自正规媒体的报道、投资机构的研究报告,又有股民自己撰写的分析观点和道听途说的传言。“股吧”信息虽然存在着一些积极的因素,但负面的作用也是很明显。

      1.“股吧”里无价值的信息多

      第一,“股吧”里许多信息都是由发帖人利用多个信息片段加以拼凑而成,不可避免地渗透了发帖人自身的主观看法,内容中也有不少道听途说、夸大、虚构的成分。

      第二,“股吧”里有许多发帖人主观臆测的内容,有不少信息是基于猜测。发帖者非理性情绪主要体现在对自己能力的极度自信,当股价上涨时,普遍地看好所持有股票的前景而忽视风险。

      第三,“股吧”里经常同时充斥着大量与话题无关的广告帖子。它们大多以“必涨的几只黑马股票,千万不要错过!”、“早盘最新惊人内幕利好消息!”、“要快,最后机会,不容错过!”等吸引眼球的标题骗取点击,但实际多以收费推荐股票为目的。

      第四,除此之外,还有各式各样的人身攻击帖和情绪发泄帖等。据从事网络舆情分析的专业人士估计,“股吧”中真正有用的信息占比不超过一成。

      可见,“股吧”表现出虚假信息多、非理性情绪多、无关信息多的特点,投资者要慎重对待“股吧”中的信息。

      2.“股吧”往往是信息操纵的场所之一

      “股吧”为证券市场信息操纵行为提供了便利,有些市场主体为了拉抬、打压或稳定股价,会发布各种虚虚实实的消息,其中大部分是假消息,制造“浑水摸鱼”的机会,实现操纵股价的目的。例如,投资者若轻信了“股吧”的信息,紧接着买入股票,这就帮助操纵者实现了拉抬股价的目标,股价慢慢拉升之后,这些操纵者还会出货,将股价卖给轻信“股吧”信息的人;另外,当操纵者想买进股票时,会在“股吧”发布各种“利空”消息,诱导投资者卖掉股票,使股价下跌,降低了操纵者的持股成本。

      “股吧”之所以容易成为信息操纵行为的场所,原因在于:(1)“股吧”不核实发帖人的身份,任何人都可以匿名或者以容易误导投资者的身份(如“XX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发帖;(2)“股吧”没有内容核查机制,任何虚假的信息都可以不受阻挡地发布;(3)“股吧”的信息具有传播成本低、传播快且影响面大的特点;(4)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管手段,既难于追踪虚假信息的发布者,又难于认定嫌疑人的违法行为。因此,投资者不要被具有操纵市场目的的人利用。

      3.“股吧”可能促使投资者频繁交易

      当市场出现异常时,背后往往伴随着“股吧”中公司流言的大面积传播、投资者出现群体乐观情绪、疑似重要信息的提前泄露等。国外已有相关的研究人员对“股吧”帖子与二级市场的交易情况关系进行了分析,“股吧”帖子越多、讨论越激烈,接下来二级市场股票交易的热度也便随之提升,“股吧”的热度有助于预测股票交易的活跃程度。总体来看,“股吧”的每日访问人数显然受到了大盘的影响,当大盘走势低迷时,相应的访问人数也会减少。

      总之,“股吧”中充斥着大量虚假的、非理性的和无用的信息,投资者若轻信了“股吧”中的各种信息,很可能会带来损失。因此,投资者不要轻信“股吧”中的各种传闻。

      投资者若想更多地了解上市公司,可访问信息披露指定网站、上市公司的官方网站、深交所的“互动易”平台(http://irm.cninfo.com.cn)等,投资者还可以通过电话直接与上市公司进行交流。(系列宣传文章 编辑 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