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要闻
  • 3:两会特别报道·热点聚焦
  • 4:两会特别报道·专题
  • 5:两会特别报道·专题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前沿
  • 12:公司·价值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调查
  • A8:市场·资金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给消费增长插上翅膀:各部委打出“组合拳”
  • 商务部专家:
    刺激政策应扩大到服务消费
  •  
    2012年3月9日   按日期查找
    4版:两会特别报道·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两会特别报道·专题
    给消费增长插上翅膀:各部委打出“组合拳”
    商务部专家:
    刺激政策应扩大到服务消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商务部专家:
    刺激政策应扩大到服务消费
    2012-03-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消费,兼具了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作用,在2012年被寄予厚望,也成为今年两会热议的话题。

      在出口和投资明显乏力之际,消费能否挑起保增长的大梁?随着刺激政策退出,会有哪些承接替代政策?作为促消费长效机制的收入分配改革是否有实质性进展?带着这些问题,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了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主任赵萍。

      ⊙记者 秦菲菲 ○编辑 宋薇萍

      全年消费应能保持两位数增长

      上海证券报: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8万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7.1%,增速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与去年相比,您认为今年的消费状况如何,是否仍将延续平稳增长的态势?

      赵萍:今年1月份,统计局虽然没有公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但商务部公布了商务部监测的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2.7%。在“双节”均在内的1月,这个增速其实不算高,比预计的还不乐观,如果扣除物价指数会更低,还不到10%。

      所以从年初数据就可以看出,今年消费总体增速有一定幅度回落的态势,但是和投资、出口相比较,消费的增速仍是比较快的。总体来说,全年消费应该能够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达到15%左右。

      从各个细分的大类来看,除了家电外,其他行业应该还不错。去年汽车的消费情况特别不乐观,所以基数很低,因此今年即使常态增长应该也能达到10%以上。

      最重要的是,和投资、出口去比较,消费肯定是最乐观的。去年公布的消费对GDP的贡献是51.6%,今年这个趋势即使有所减弱,消费对GDP的贡献也有可能成为第一拉动力。

      刺激政策应由商品扩大到服务领域

      上海证券报:家电下乡、节能补贴、以旧换新三大家电政策,对提振消费、拉动内需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上述消费刺激政策将在2012年年底之前陆续到期。在您看来,刺激政策对消费的作用如何?后续还需要哪些承接替代政策?主要会集中在什么领域?

      赵萍:刺激政策退出对消费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去年年底三省一市的家电下乡的优惠政策到期停止了,家电的销售额就受到了很大影响,回落了近1/3。受去年整体较高基数和家电销售政策到期的影响,今年家电销售会进一步回落,回落态势也在去年的程度上继续加剧。

      要扩大消费,保持扩大消费政策的连续性会比较重要,到期就退出不再有接续政策肯定不行。因为今年消费形势比前两年严峻一些,还是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来保持消费增长的势头。

      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接续政策不能够再继续盯着家电、汽车这些品种了。因为这些政策执行了几年后,政策效应已经在逐渐衰减。通过政策来刺激消费者购买,那些想买的、要买的购买力大部分被挖掘释放出来了。

      下一步的接续政策,我认为应该去寻找替代产品,比如说家具、家装类产品是很重要的。这些产品去年的销售增速虽然有所回落,但是在社会零售品消费中是排名前三的,这些产品能不能作为支持政策的对象,这个很重要。

      另外,对服务消费支持也很重要。目前我国的服务消费增速没有商品消费增长得这么快,服务消费受到了供给瓶颈的制约,居民生活服务业,比如家政、养老、休闲、文化、健身等服务供给还是呈现出供给不足的局面。此外,服务产品价格偏高,百姓消费也受到了高价格的抑制。因此,我觉得,扩大消费的刺激政策不能只盯着商品,也应该扩大到服务领域。

      对服务消费的支持,应该不仅仅是通过补贴这种传统方法,更多的是应该考虑到服务消费目前的瓶颈在哪里。我认为,目前应该大力发展服务业,让行业尽快成长起来,为消费者提供充裕的服务。

      同时,鼓励消费的长效政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还需要再加大。

      全国流通工作会议或研究降低流通成本

      上海证券报:我们了解到,两会后国务院将召开全国流通工作会议。这个流通大会的召开对促进消费有什么意义?

      赵萍:对于扩大消费来说,会有很多因素影响到其效果。有一些是需要长期的战略安排,比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税收改革、金融制度的完善和创新等,而流通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流通的成本、效率直接关系到消费的价格。因此,全国流通工作会议的召开,可以研究措施,进一步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减少消费者的支出,使消费者有更强的购买力。

      除了价格的因素外,从消费便利来说,全国流通大会可能会出台相关举措,来促进流通行业更加快速地发展,这样使消费者消费能有更多的网点、更安全的场所,更能保障消费安全和消费便利,这些都对促进消费有直接的好处。

      此外,流通工作会议如果出台相关政策,可能会引导更加绿色、低碳、环保的消费方式,支持低碳环保产品的消费和流通,使相关产品进入流通环节可能会更容易、成本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