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要闻
  • 3:两会特别报道·热点聚焦
  • 4:两会特别报道·专题
  • 5:两会特别报道·专题
  • 6:要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融资
  • 12:上证零距离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资金
  • A8: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人民币国际化小步快跑
  • 当前提升投资者真实回报的切入点
  • 负利率告退
    并不意味着物价之忧缓解
  • 根治公务乱花费,从改革报销制度开始
  • 熨平居民收入与财政收入的深度落差
  • “和合”精神:华为的精髓
  •  
    2012年3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观点·专栏
    人民币国际化小步快跑
    当前提升投资者真实回报的切入点
    负利率告退
    并不意味着物价之忧缓解
    根治公务乱花费,从改革报销制度开始
    熨平居民收入与财政收入的深度落差
    “和合”精神:华为的精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人民币国际化小步快跑
    2012-03-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 翔

      李 翔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最近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呈现出“小步快跑”的态势。尽管直到2010年,人民币的主要使用范围仍然局限于我国境内,但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和推动人民币扩大在国际市场上使用范围的步子加快,估计情况将很快发生变化。同时,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作为结算货币的比重越大,则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的建设的条件也就越成熟。世人看到,继中国香港之后,伦敦也已明确表态希望成为全球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

      人民币国际化在当下所呈现出的这种前所未有的推进速度和力度,与我国经济发展目前所处的阶段密不可分。

      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经济的格局下,我国以往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增长策略已经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经济总量的庞大,并不能遮蔽经济内部的结构性失衡与脆弱。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开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外贸行业带来沉重的打击,由于海外订单的剧减,我国的出口行业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为了拯救出口行业的相关企业,央行紧急启动了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央行之间的人民币互换业务。当危机之后,央行继续推行这种货币互换行为并扩宽了推广的范围,将临时性的措施向常态化过渡,为下一步人民币国际化布下了重要的引子。

      与此同时,作为多年来出口导向政策的结果之一,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迅速膨胀至3.2万亿美元的规模。这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难题。相对保持稳定的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政策,导致了外汇占款规模的不断攀升,严重影响了稳健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而随着美国国内不断攀升的债务水平,大量持有美元资产作为我国的外汇储备引发了对我国外储资产安全性的担忧。尽管出于外储资产保值增值的考虑,以中投为代表的主权财富基金已先后在海外开始了一系列投资。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性和安全性的问题,还是要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人民币国际化上着手。只有坚定不移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才能使得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获得与中国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地位并发挥相应的作用。

      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需要我们从出口导向转移到内需发展,所以,如何更好地释放出中国居民的内部消费潜力,是中国经济转型最关键的一环,而人民币国际化,则是这一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有效缓解在当前的汇率安排下中国居民用储蓄贴补美国居民消费的问题,促使中国居民的储蓄更有效转向内部消费。无疑,这样的经济模式转换,有助于实现全球经济的再平衡。

      查阅一下已经结束的地方两会上公布的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以往浓烈的GDP“锦标主义”趋势已被大大弱化。与2011年的GDP目标相比,2012年的GDP增速总体上下降了2个百分点。2012年各地政府也下调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目标,平均增速为22%,尤以东部地区下调幅度最大,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次之。

      由此可见,促进内需消费来保障我国经济软着陆,是继出口投资为导向的增长方式转换之后的我国经济的唯一出路。人民币国际化对此真可以发挥重大的推动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观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从2009年之后在力度和速度上都在显著加强。

      问题在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不是简单孤立的行为,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资本账户的开放、汇率制度的改革以及利率的开放等内容。考虑到人民币国际化的议题的推进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成本,理所当然,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在我国金融改革的大框架下进行。因此,孤立地谈人民币国际化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市场化的利率和汇率决定机制以及开放的资本账户都是人民币国际化得以成功的必要条件。一如我国过去试错式的改革的经验,在循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同时,我国金融改革的配套措施必须迅速跟进。

      现在看来,在现有的监管体制之内,逐步在小范围的试点推广和放宽,逐步增进国际贸易企业人民币结算的试点和范围,有助于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如果要让更多的国际商业主体愿意持有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获得的人民币,那就要求我国必须提供一个可以为这些境外的人民币所投资的、以人民币标的的资产类别。这就需要我国在资本管制的范围和力度上,利率市场化的程度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当然出于宏观风险的考虑,这些改革的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和金融演变的趋势,实已容不得更多延宕。

      开弓没有回头箭,是在金融开放的道路上迈出实质性的步伐的时候了。

      (作者系英国约克大学金融学博士,现任教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