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意味着物价之忧缓解
⊙周子勋
物价总水平以符合市场预期的节奏创下20个月以来的新低: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2%,环比下降0.1%。据测算,在2月3.2%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1.7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5个百分点。以目前我国一年期定存利率3.5%而论,CPI同比上涨3.2%,意味着持续24个月的负利率状况开始扭转。这无疑是我国从2010年下半年宏观调控以来的一个标志性的节点。
但只能说今年的局势要比去年好,并不意味着当前的物价之忧得到了缓解。
当前问题的关键在于,2008年年底以来推出的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巨大流动性资金还在进一步发酵,2009年新增信贷9.6万亿,广义货币余额达60.6万亿元, 2010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2.6万亿,同比增长19.7%。虽然经过去年一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调控,但在年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仍高达85.2万亿,同比增长13.6%,增速虽放缓了,但因为绝对数量过大,因此,货币供应过多的问题,还将对整个物价带来明显影响。
此外,在当下金融等行业因为流动性充足而获得迅速发展的同时,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发展仍然面对着巨大的挑战。中央从去年以来出台了一些如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对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对微型企业免征注册登记费等22项行政事业类收费等减税措施。但从企业发展现状来看,比如在温州,中小企业压力仍然很大,症结在于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严重缺乏,甚至就没有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机构,也缺乏相应的政策,市场开放严重不足。不解决这个问题,对现有银行施加再大的压力,也难以奏效,因为银行本身并没有能够激励自己从事中小企业信贷的动力。
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已成今年两会最集中的热点之一。别说落实目前的一系列政策就需要时间,因为缺乏相应的统一标准,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也使得政策的实施遇到很大的障碍。这也使得希望通过相应的结构性减税扭转实体经济发展的措施,还需抱有相当的耐心。
而从反映经济发展的先行指标PMI的运行中可以看到,2012年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0%,比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至此,该指数已连续三个月回升,只是回升的幅度并不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购进价格指数上升幅度较大,超过4个百分点。对此,需从两方面来观察。从当前的国际环境来看,一方面欧债危机的解决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欧元区诸国进一步紧缩财政,对中国的出口将带来影响。另一个方面就是目前的伊朗石油禁运以及中东地区的不稳定因素,给我国的原油等大宗商品的进口会增大压力。由此估计,对于企业而言,购进价格指数还将会继续提高。
归根结底,政府近年出台的很多稳定物价的措施,应该是让居民的收入增长要跟得上物价的升幅,能跑得赢通胀,这样才能有条件去消费。来自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税收总收入近9万亿,同比增长22.6%,而去年我国GDP为47万亿元,由此计算,税收占GDP比重超过了19%。如果再加上相关的税费等收入,整个政府部门的收入估计会更高,而税收占GDP的比重逐年扩大,税收增速超过了GDP增速的两倍,也意味着纳税人负担一直在增加。为此,政府出台措施增加民生福利,还利于民,显得十分迫切而必要。
综上所述,我国的整体经济运行回落的趋势已经稳定,物价逐步回落的态势已然明确,但成本等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依然不容忽视,而对于普通劳动者而言,负利率的扭转同样无法缓解收入增长的压力。对于货币政策而言,今年的稳健内涵或将有所改变。我们理应抓紧今年相对有利的环境,去积极落实相关措施。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