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不敷出”无心扩张
全国新设证券营业部增速放缓
⊙记者 屈红燕 ○编辑 梁伟
根据权威统计数据,全国新设证券营业部今年2月仅为15家,创2009年以来的新低。分析人士认为,新设营业部“入不敷出”,一般需要三年才能取得盈亏平衡,而随着新增营业部的迅速增加,券商的盈利和资金链均受到重大考验,部分资本金偏小的中小券商无力继续在全国扩大规模。
自2008年5月,新设营业部审批“开闸”以来,全国新增了近2000家营业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末,全国证券营业部数量为5038个,而2008年5月仅为3059个。
但新设营业部的速度明显在放缓。券商新设营业部是在2008年5月重新放开,在经过了半年的准备后,新设营业部的数量突飞猛进,在2009年10月至12月的连续三个月中,全国新增营业部月均超过一百个;2010年2月至3月的连续两个月,全国新增营业部也月均超过一百个。但随着行情低迷持续,新增营业部速度在2011年减速,2011年新增营业部最高的月份是6月,新增营业部仅为56个,不到高峰时期的一半。
由于新增营业部的战线拉开过长,部分中小券商盈利受到了考验。据证券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去年有三分之一的券商亏损,亏损数量超过2008年,而造成券商亏损面扩大的原因之一,就是新增营业部拖累。深圳一位小型券商的负责人表示,“如果再不控制新增营业部的数量,公司将会处在一个比较危险的处境。今年公司的盈利可以说是做出来的,我们尽量在报表中释放边边角角的利润,压缩成本,否则报表会很难看。”
这种比2008年更甚一层的考验,就是来自新增营业部的支出。自2008年5月以来,全国新增了2000家营业部,但几乎所有的营业部都处于亏损状态,新增营业部的亏损,外加行情低迷,是导致超过三分之一券商亏损的直接原因。随着亏损面的扩大,中小券商自然放慢了扩张的步伐。
此外,对于有扩张能力的大型券商来说,也并不急于新设传统营业部,而是等着“轻型营业部”开闸,这也是导致新设营业部增速近期放缓的原因之一。所谓轻型营业部,是指采用非现场交易模式的营业部。营业部通过减少后台人员、缩减面积、简化信息系统等“轻型化”后台设置降低运营成本,主要开设在空白低竞争区域,以增量客户交易佣金为主要收入。其营业面积、人员配置和运营成本都将远远低于传统的证券营业部,成本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