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财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公司纵深
  • 9:专版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产业纵深
  • 12:两会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调查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隐性召回”监管缺失
  • 汽车“三包”面临三大质疑
  • 汽车召回条例升至法规
    执行仍是最大问题
  •  
    2012年3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T3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 T3版:汽车周刊
    “隐性召回”监管缺失
    汽车“三包”面临三大质疑
    汽车召回条例升至法规
    执行仍是最大问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隐性召回”监管缺失
    2012-03-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琼

      ⊙记者 吴琼

      

      尽管中国消费者已经慢慢习惯汽车公开召回,但不少车企出于各种原因仍坚持隐性召回(不公平召回)。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称,《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未能对避免、监管“隐性召回”做出有效的规定,未来有必要加强管理。

      据统计,全球汽车召回主要为乘用车,但中国召回数却明显与全球汽车大国的销量不匹配。第一,2011年中国乘用车销量比美国高13%,但召回数不及美国一半。2011年中国汽车销量远远高于美国,2011年中国汽车销量1850.51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为1447.24万辆;美国乘用车销量仅约1278万辆。但这一年,涉及国产及进口汽车的召回次数达80余次,共计召回180万辆汽车,同期美国汽车召回数量为390万辆;第二,自《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200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来,累计召回存在缺陷的汽车近620万辆,召回产销比也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据调查,中国汽车公开召回少,并不是因为中国汽车质量好于海外发达国家,而是因为车企不愿意公开召回。目前全球汽车召回主要分为两类,即以美国为代表的“自愿认证、强制召回”;以日本为代表的“强制认证、自愿召回”。

      不愿意公开召回,车企如何解决车辆投诉或疑难故障?据悉,当汽车出现涉及召回隐患时,不少车企选择通过4S店悄然维修或解决问题。比如,不少车主发现,在4S店做售后保养的时间突然延长,4S店通常会告知升级某一软件等。事后车主们方会得知被“隐性召回”了。

      当问及车企为何更倾向选择隐性召回时,业内专业人士表示原因有多种。第一,按照中国法律规定,汽车的召回底线为“危及安全”。涉嫌召回的车辆可能不直接涉及安全因素,因此召回游离于法律边缘,可以不采取强制召回;第二,公开召回比隐性召回的范围更广,成本更高,品牌受损度更高,通常企业不愿承担损失;第三,召回原因为工艺不过关,车企羞于启齿。这一点在自主品牌企业中较为常见;第四,面对涉及技术设计缺陷、不成熟技术引发的故障时,车企可能无法解决故障或只能通过大量进口零部件来解决问题时,车企不愿意承担短期或长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