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财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公司纵深
  • 9:专版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产业纵深
  • 12:两会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调查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ST海龙再添欠款面临破产重整
    新农开发或受波及
  • *ST大地案今开庭再审
    董事长郑亚光辞职
  • 永泰能源谋划发行H股
    募资收购煤炭资源
  • 大股东弃权“泼冷水” *ST金马“捐煤”陷尴尬
  • 完成资产收购业绩超预期
    上海梅林去年净利近1.5亿
  • 高抛低吸熊猫烟花 赵伟平“炒股”借力定增
  • 华中数控
    获首批329万专项补贴
  • 中国石化大股东
    承诺进一步避免同业竞争
  • 京能热电“掌门”操刀重组 或消除同业竞争
  • 客户资金链断裂
    新华制药6000万货款遇险
  • 套保亏损近5000万元
    敦煌种业补充业绩下滑原因
  • 科大讯飞牵手中国联通
    推展智能语音应用领域
  •  
    2012年3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7版: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公司
    ST海龙再添欠款面临破产重整
    新农开发或受波及
    *ST大地案今开庭再审
    董事长郑亚光辞职
    永泰能源谋划发行H股
    募资收购煤炭资源
    大股东弃权“泼冷水” *ST金马“捐煤”陷尴尬
    完成资产收购业绩超预期
    上海梅林去年净利近1.5亿
    高抛低吸熊猫烟花 赵伟平“炒股”借力定增
    华中数控
    获首批329万专项补贴
    中国石化大股东
    承诺进一步避免同业竞争
    京能热电“掌门”操刀重组 或消除同业竞争
    客户资金链断裂
    新华制药6000万货款遇险
    套保亏损近5000万元
    敦煌种业补充业绩下滑原因
    科大讯飞牵手中国联通
    推展智能语音应用领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ST海龙再添欠款面临破产重整
    新农开发或受波及
    2012-03-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阮晓琴 ○编辑 裘海亮

      ⊙记者 阮晓琴 ○编辑 裘海亮

      

      ST海龙的资金窟窿正在一步步揭开,公司面临破产重整。

      ST海龙今天公告,2012年3月2日至3月12日,公司因资金紧张,新增逾期贷款14915.7万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94.48%;公司逾期贷款总计72094.25万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456.64%。

      自去年年中被曝违规担保以来,ST海龙潜藏多年的财务问题逐渐被曝光,今年以来,银行追债成为最热点事件。记者查阅公司最近一期财报发现,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公司总资产77亿元,负债合计71.87亿元,所有者权益5.15亿元,负债率93.33%,远超警戒线。负债结构中,流动负债59.57亿元,短期借款25.72亿元,另有各超过10亿的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一年内如此集中的还款压力,对于已无融资能力的ST海龙来说,实在是力不从心。最为紧迫的是,今年4月15日,本金4亿元、票面利率为5.8%的“11海龙CP01”将到期。

      ST海龙是山东潍坊的纺织企业,在当地算是大企业,它的问题自2011年开始陆续显现,包括违规担保4.23亿元,以及2011年度预亏10亿。待4月23日按期公布年报,公司账面上将资不抵债。据悉,针对ST海龙的财务窟窿,当地政府已经介入,初步思路是,ST海龙要走破产重整的路子,以便保壳。

      破产重整或是现实的选择。在巨额负债的背景下,如果债权人一味追债,ST海龙财务窟窿将会越来越大,盘活公司将变得相当困难。而采用破产重整则有助于起死回生,且可以较好处理或有的隐性债务问题。按照《破产法》规定,单个债权人的追债行为将变得无效,集体申报债权,再按公司资产状况集中偿付,一般破产重整都伴随着大额的减债,以便公司摆脱财务困境。

      按照规定,ST海龙启动破产重整,需要有人申请并由法院来裁定。ST海龙可能还在做些准备工作。

      ST海龙重整的话,谁将是接盘方?此前,2011年8月,在ST海龙财务问题若隐若现的时候,中国恒天集团替换寿光晨鸣,接管了ST海龙,并已与当地政府达成初步意向,不过并无实质性支持。

      ST海龙一旦破产重整,因为清偿率相对较小,损失最大的将是全体债权人,其中包括新农开发。新农开发2月21日公告,新疆海龙欠新农棉浆货款2.53 亿元仍未偿还,经新疆兵团分院调解,要求新疆海龙用其2×15MW 电厂及电厂占用土地清偿债务。据熟悉破产程序的人士称,在ST海龙没有正式启动重整前,如果法院没有裁定海龙偿债资产归新农开发,或者说法院判决的执行程序没有结束,新农开发对新疆海龙的债权仍将被纳入破产资产集体处置之列,那时,新农开发对海龙的债务回收率将很低。

      从新农开发既有公告表述看,尚难看出对海龙的债权已经执行或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