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落点
⊙记者 郭成林 ○编辑 裘海亮
市场趋热时,连续大宗交易高价减持;市场转冷后,再借道定增“打折”捡回——不少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对“高抛低吸”自家股票熟稔于心。熊猫烟花似乎是最新一例。
熊猫烟花3月14日公布定向增发方案,以不低于9.89元/股价格,向万载县银河湾投资有限公司发行不超过4000万股,对方以现金39560万元认购此次增发的所有股份。上述近4亿元的募资中,7300万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而其余部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作为此次增发的唯一对象,万载银河湾实际是熊猫烟花控制人旗下壳公司——成立近5年尚无实质业务。资料显示,该公司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银河湾国际投资同为实际控制人赵伟平子公司,赵伟平对该两公司的持股分别为70%和92.5%。该公司主营为投资,但最近三年并未从事投资业务,2011年末,公司净资产1249万元,而负债仅为2.6万元,而当年的营业收入为6万元,亏损1.35万元。
由此,这次没有募投项目的增发,实际相当于赵伟平对熊猫烟花进行注资增持,比较其与一般二级市场增持的差别,至少有以下三点。
其一是增持价不同,定向增发价格停牌前二十个交易日均价90%确定;而二级市场增持则是现价。
其二是增持量不同,定向增发实现一次性大额增持,而二级市场增持难以在保证价格稳定的前提下大幅增持,同时还需履行逐步增持的信披要求。
其三是锁定期不同,向控制人及特定战略投资者定向增发锁定36个月,而一般增持仅12个月(也有部分主动承诺36个月的案例)。
虽然都是实质性的增持,而通过定向增发的形式可获得市场更大认可,也由此催生股价飙涨。如3月14日,熊猫烟花复牌直接涨停;而此前,另一个推出类似方案的ST宝诚,则先后拉出过6个涨停。
如果仅从增持的角度理解,类似方案无疑标志着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价值的认可与长期投资的信心;但另一方面,若放大视野来看,解读迥然有异。
2001年8月,熊猫烟花A股上市,经历股改之后 2008年4月,赵伟平实际持有的熊猫烟花限售股解禁,当年12月,赵伟平开始了第一次减持。
熊猫烟花就实际控制人减持的最后一次公告是在2011年1月。据披露,截至2011年1月21日,控股股东累计减持公司股份3563万股,占总股本的28.28%,减持后还持有24.11%股权。此后至最新2011年三季报,均显示赵伟平再未减持。
据此计算,两年内赵伟平通过攀达国际(后陆续更名为“银河国际”及“银河湾国际”)以及本人直接减持熊猫烟花,共有14次合计套现金额达6.99亿元,是其当初入主成本的4倍多。
或许是有意为之,两年间抛出了3563万股,而此次拟定增不超过4000万股,基本相当。不过,前者套现7亿,后者合计出资不足4亿;其背景则是熊猫烟花的股价在近一年跌落了50%以上。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7月26日,熊猫烟花公告称,董事会收到董事长赵伟平的书面辞呈,董事长一职由原副董事长李民接任。此前,赵伟平还曾因违规炒股而遭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
联系到熊猫烟花的经营情况,公司201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1亿,实现净利润0.1亿,每股收益0.08元;而2010年同期,这三项数据还是1.38亿、0.14亿、0.1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