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叶苗 ○编辑 杨晓坤
尽管期货资产管理业务尚未开闸,但创新的洪流已在业界破冰。据记者采访得知,目前诸多期货公司正在与私募基金合作,由私募发行产品,由期货公司介绍有委托理财需求的客户并提供交易跑道。这种“私募出产品、期货公司出客户”的模式,满足了投资者对资产管理的迫切需要,期货公司也在未触及禁区的情况下,扩张了经纪业务的规模。
专家表示,在期货行业长久不能进行代客理财的情况下,这种尝试为未来的期货资管“落地”提供了现实可能,一旦取得业务许可,这些私募或将被“吸收”为期货公司的交易团队。但同时,目前的创新也需要在合规上更加注意,避免期货公司的经营风险。
期货公司联手私募创新
A公司是一家中型券商系公司,近期在期货市场上的代理交易量上升较快,令人瞩目。当记者来到公司的时候,正逢一家期货私募在公司进行路演。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A公司已经跟10家左右的私募有了合作关系,这些私募的交易通道也开在这家期货公司。
“他们会发行一些产品,以对冲套利产品居多,我们的客户如果对此有兴趣的话,就可以购买他们的产品。”该负责人介绍,从去年以来,股市赚钱效应下降,而期货的对冲风险优势逐渐凸显,市场上的量化产品、套利产品非常受欢迎。不少期货投资者也纷纷询问期货公司,能不能找到相关渠道帮他们进行专业操作。“如果让客户自己做,他们也许做得好,但也许很快就被消灭了,交给私募基金的话,总体效益是很不错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止A公司采用这种方式,目前不少中小期货公司都在采用这种方式快速扩张规模。相对于一些更为激进的变相理财形式,这种方式显得较为温和,委托理财关系发生在投资者和私募之间,期货公司的获利来源依然是经纪业务,并未触及代客理财的禁区。
这些合作私募的来源主要有几种方式:一是期货公司通过实盘大赛等形式挖掘和网罗到的优秀团队;二是在日常业务来往中原有的私募开户客户。另外,也有不少期货公司采用了和私募基金互相推荐客户的形式。
记者了解到,这种“私募发产品,期货公司出客户”的方式,对于期货公司有两个好处:一是虽然客户资金被私募基金吸收,但私募基金的操作依然在期货公司的通道上,期货公司的经纪业务不受影响,由于私募基金采取的多是量化操作,因此手续费可能比客户单独操作更多;二是由于公司掌握了一批盈利能力强的私募,打出了品牌,上门来的客户就更多了,他们的资金最终都会沉淀在期货公司。
另据了解,目前期货私募多数采用合伙制形式,因此这些跟期货公司合作发行的产品,也以合伙制方式募集为主。
资产管理雏形隐约浮现
“这样的现象很正常。”期货业专家,北京工商大学胡俞越教授表示,随着未来各项创新业务和创新品种的出台,中国期货业即将进入到机构投资者和对冲基金占主导的时代。但由于期货公司长久以来不能代客理财,缺少资产管理的能力,未来一旦获得资管业务许可,很可能会催生期货公司和私募之间更大的互动。“很有可能的一种发展方向是,期货公司将这些私募基金吸收为期货公司的团队,未来就成为期货公司的资产管理事业部。”
胡俞越表示,未来期货公司要建设四大团队,即管理、经营、操作和研发团队,其中操作团队是核心。目前期货公司不但要培育商品和金融领域的现货机构,也要培育专业期货投资机构,例如私募。“虽然目前期货公司采用的方式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行业的创新不是事先规划的,而是大家先做了之后,再归纳出来的。”
专家认为,虽然“私募出产品,期货公司出客户”模式运行效果不错,但并非没有风险,一旦出现亏损,如果事先的约定权责不清的话,期货公司可能会受到波及,所以在合规上还需要进一步谨慎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