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夹层基金悄然走俏
    两大发展瓶颈待破
  • 上海拟推QDLP政策:顺应资产配置全球化
  • 龚方雄研判融资市场改革:
    债市发展空间最为广阔
  • 谱润投资周林林:
    通过系统梳理与调查挖掘价值
  • 王恩强:“按图索骥”去投资绿色产业
  •  
    2012年3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公司·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公司·融资
    夹层基金悄然走俏
    两大发展瓶颈待破
    上海拟推QDLP政策:顺应资产配置全球化
    龚方雄研判融资市场改革:
    债市发展空间最为广阔
    谱润投资周林林:
    通过系统梳理与调查挖掘价值
    王恩强:“按图索骥”去投资绿色产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龚方雄研判融资市场改革:
    债市发展空间最为广阔
    2012-03-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郑培源 ○编辑 全泽源

      

      股市融资压力究竟还有多大?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通过对比中美两国的融资结构发现,中国通过股市融资占所有融资总额7%,而美国的数据是10%,所以“中国股市融资的压力其实也不是太大。”

      龚方雄是上周末在诺亚控股战略发布会的主题演讲作出如此对比及判断的。他还指出,“正如温总理所说,中国不改革没有出路。我认为要继续改革开放,实现经济转型,必须要从金融改革入手,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债券市场比股市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的融资结构中,债市占20%,股市占7%,除去其他部分的3%外,70%来自于银行贷款。对比美国的融资结构,以高息债为主的债市占85%,股市占10%,而银行贷款只占5%。“对比两国的融资比例可以发现,中国目前股权融资的7%已经非常接近美国的水平,而债券市场还有非常广泛的发展空间。”他认为,政府已经明确意识到依赖银行放贷解决不了大量中小企业的资金困局。下一步要深化,调整经济结构,必须大力扶持和发展服务、消费行业,为大量的民营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而这些支持将通过逐步扩大企业债市场而实现。换个角度来看,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同时减轻股市的扩容压力,使融资市场平衡发展。“把市场的层次建立起来,更多地引入民营资本——这是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龚方雄指出。

      龚方雄认为大力发展债券市场,让中小企业的发债阳光化、合法化可以形成多赢局面。“中小企业有阳光、合法的债券市场,就不会选择高利贷借钱;而老百姓不用再承受银行的低利率和民间借贷的高风险,实现保值增值。”他同时强调,发展债券融资最重要就是市场的机构化。他认为下一步的养老金入市不是只进入股票市场,更重要的是进入发展中的债券市场。“在成熟资本市场上,很多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产品是和债券挂钩,对于高息债的风险把控,可以通过债券的再保险来控制。”他指出,按照国外经验,在经济景气时高息债的不偿还率大概在2%—3%,经济不景气时大概会升至8%,通过保险可以有效实现风险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