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今年中国国内的流动性比去年明显放松已成定局,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率也将增加,但货币条件的改善仅能促使货币政策回归常态,流动性改善或仍呈“紧平衡”格局。
□作者 乐嘉春
作者系
经济学博士
受当前国内外因素的诸多影响,预期今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已成为一种共识,由此引发市场期待中国尽快放松宏观调控政策来缓解“稳增长”压力。其中,如何改善市场流动性紧张局面,也是当下国内外市场特别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从影响当前国内流动性紧张的诸多因素分析,首先是今年2月份贸易逆差高达314.8亿美元,为10多年来最大的单月逆差;2月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7.26亿美元(同比下降0.90%)。这是自2011年11月起中国FDI连续四个月下降,此前3个月FDI分别下降了9.76%、12.73%和0.3%。由此,大规模的贸易逆差与FDI持续的负增长,势必会导致2月份新增外汇占款大幅减少。诚然,与今年1月份新增外汇占款1409亿元相比,2月份新增外汇占款仅为251元。伴随着新增外汇占款的减少,也就意味着央行因购买外汇而需要投放相应的基础货币也会等量地减少,结果是国内流动性将是收缩而不是扩张。
其次再来观察2月份的相关金融数据,2月份M2同比增长13.0%(比上月末高0.6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4.3%(比上月末高1.1个百分点),M2同比增长速度仍然低于2012年M2增速初定目标14%水平之下。此外,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0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912亿元,但综合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看仍比上年同期下降人民币4089亿元,反映出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依然在减少。其中,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7107亿元,同比多增1730亿元,但比1月份环比减少274亿元,今年1-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较上年同期减少1268亿元,显示出当前银行体系的总体信贷仍在减少。这表明,今年年初中国总体信贷环境依然较为紧张,国内市场流动性紧张局面仍未得到有效缓解。
从促使当前国内流动性会有所松动的积极因素分析,一是目前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很高,按今年2月份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后计算,目前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20.5%,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则为17%。鉴于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曾有过6%的较低水平,这预示着未来存款准备金率继续下调的空间从理论上讲是非常大的。
二是银行体系的资本补充压力将开始缓解。今年以来,兴业银行已决定通过定向增发融资264元人民币,民生银行也获批H股融资90亿人民币。日前,中国第五大银行交通银行也通过了定向增发计划融资566亿人民币。这表明,尽管国内资本市场仍然不景气,但商业银行通过定向增发和H股融资,将有助于缓解其资本补充压力。其他上市银行估计也会紧跟其后实施再融资计划。
三是中国银监会有可能推迟对国内银行执行《巴塞尔协议III》新规的要求。放宽针对银行严厉的资本金新规要求,通过降低一些要求,将使银行业可以有充分的时间适应这一变化,也预示了宏观政策放松的积极信号。
综合上述分析,一方面,新增外汇占款的减少或已成趋势,加上人民币升值预期弱化,对国内流动性收缩的影响较大,当然这也为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提供了可能性。另外,2012年M2年度增长初定目标不超过14%,预示着“松”货币的环境难以形成;另一方面,推迟执行《巴塞尔协议III》新规及银行资本金补充压力的减缓,都有利于增强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也间接有利于增强市场的流动性。
但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除了与控制银行可贷资金有关外,更重要的是用来对冲外汇占款,这意味着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步伐要弱于市场预期,因为央行要视与外汇占款相关的流动性情况而定。
由此可见,尽管今年中国国内的流动性会比去年明显放松已成定局,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率也将增加,但货币条件的改善仅能促使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离市场预期的较松的货币政策目标仍有较大距离。特别是改善的国内流动性流向是结构性的——流向实体经济的流动性可能会增强,但流动性不一定会流向股市特别是房地产。这是当前投资市场最值得关注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