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具有集合理财、专业管理、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优势和特点。近年来,我国基金业初步形成了多元竞争格局,基金管理公司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基金规模不断扩大,给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很好地进入证券市场、分享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
但是,基金给投资者带来的高额回报,也使一些投资者忽视了基金背后的投资风险,把预防性储蓄也投资到高风险的资本市场中,这就给基金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忧。因此,基金投资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了解基金,了解自己,了解市场,了解历史,做明白的基金投资者。
投资基金“只买对的”
很多投资者在朋友或银行客户经理的推荐下认购了基金,一段时间后却发现:自己所持有的基金波动太大,心理无法承受。也有投资者在牛市期间本想充分享受股市的上涨,却错误地投资了保本型/债券型基金。以上情况都是由于投资者对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认识不足,对相关基金产品的了解不够,投资了不适当的基金产品所致。换句话说,投资基金要“买对的”。
基金投资涉及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甚至关系到子女教育、人生规划和养老计划,因此必须慎之又慎。投资者首先要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不同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而且随着年龄,时间跨度,投资目标等因素的不断变化,投资者的风险承受水平也会发生改变。世界上没有一种基金能够适用于所有投资者。而想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基金,投资者就必须清楚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水平,和准备投资的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状况是否匹配。
在弄清楚风险承受水平之后,下一步需要做的是了解基金产品的投资标的和相应的风险等级。在对任何一项金融产品进行投资之前,投资者都应当首先了解这个产品所投资的方向是什么。不了解投资标的就无法衡量相应的风险。大致上,投资于股票的基金风险较高,而投资于债券、银行存款等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基金风险较低。未来市场上还会出现一些创新类产品投资于金融衍生品,例如股指期货,这些产品的风险比股票型基金还要高。所以说,正确投资基金,要从衡量风险做起。
基金投资的“理智与情感”
一般来说,我们投资基金主要会从经济的基本面、政策的走向以及相关的行业发展状况进行考虑。但是很多时候,光从基本面的角度来制定基金投资策略并不能获得预期的良好收益。让我们试图从投资者心理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如何投资基金才能更为理性。
研究证明,对于投资者心理的研究,对基金投资有着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首先,我们要承认市场的走势并不总是由基本面决定的,数千万投资者的群体性乐观或悲观都有可能导致股市的异常波动。股市不仅充满了不确定性,同时也具有高度诱惑性。我们要认真研究过去股市的大涨和大跌,并在未来出现泡沫的时候提高警惕。
其次,投资者要对自身的研究能力及心理波动情况具有清醒的认识。要时刻保持镇定的头脑,因为自己随时可能成为“群体性癫狂”中的一员。
第三,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基金投资策略。要充分考虑到在有些情况下,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同时,投资策略要与自己的财务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
第四,当市场情况出现意外的大跌/大涨时,要坚持以上策略不动摇,不要轻易受到蛊惑。
最后,当投资者决定交易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节奏。当大多数人特别乐观的时候,卖;当大多数人极其悲观的时候,买。一定要在“群体性癫狂”的大环境下,始终保持灵台的一丝清明。
分散投“基”更健康
分散投资的概念是将资金分散投入到不同的投资品种中去,也就是俗话说的“不要将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问题是,虽然分散投资能够降低风险,但也有可能会把资金分散到那些亏损、或者回报率不太高的品种中去。既然如此,有投资者要问:分散投资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为什么不一次把资金一次性投入,来获取最大程度的收益呢?
事实上,我们很难精确预测哪个投资品能够在未来产生高额回报,所以,分散投资的主要意义是让投资者在有机会接触到更广泛投资机会的同时,有效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更重要的是,掌握分散投资的原则能够让广大基金投资者更有信心地进行长期投资规划。在我们的基金投资组合中,不需要各个是“牛基”、“金基”,有那么一两个就足够了。
基金的长期投资之道
基金投资者对在牛市中长期持有基金并无异议。然而在经历了2008年的惨痛下跌后,不少人对于曾经深信不疑的长期投资理念不得不产生了怀疑。那么,长期投资还值得继续坚持吗?如何才是正确的长期投资之道呢?
长期投资是指基金投资者持有所认/申购的基金组合足够长的时间,以获得潜在的收益。那么,多久才是“长期”?一年,两年,还是十年?不可否认,短期内的剧烈波动是股市的基本特征。对于非专业投资者来说,想要抓住这些波动是很困难的。因此只有通过时间积累来战胜这些短期的波动,而最终分享到股市长期的上涨。从根本来看,基金的长期投资是以时间来抹平短期的波动,增加盈利的概率。
有数据显示,投资期限越长,获利的概率越大。与此同时,投资者必须定期审视自己的基金投资组合,并进行适当的比例调整,以确保自己的投资始终朝着适合自己的方向稳步推进。
(由上海证监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