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十年 创新成就转型
| ||
|
很少有人想到,仅凭十年之功,中国银联就实现了世界金融史上的奇迹:从零开始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银行卡品牌。
截至2011年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银联卡(卡号以62开头,卡面有“银联”标识)共计发行23.5亿张,占国内银行卡发卡总量的80%以上;从交易量来看,银联卡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1.8%;受理网络延伸到境外125个国家和地区,境内外受理商户达到1000万户,ATM近130万台……
在银联成立十周年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希望听到银联更多的故事,还有未来。⊙记者 颜剑 ○编辑 邹靓
十年 大跨越
上海证券报:中国银联成立十年来取得了哪些成绩?
许罗德:自2002年3月中国银联成立以来,就顺应中国崛起和改革开放大势,抢抓机遇、拼搏奋进,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银联,对银行卡产业和银联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自主品牌表示关心和支持。这对我们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
回顾银联十年,在党和政府支持下,银联与银行卡产业各方一道,履行“一个使命”,建设“一个系统”,创建“一个品牌”,构建“一个网络”,引领“一个产业”,完成了“五个一”工程。
首先,是履行了联网通用的历史使命。
1985年国内第一张银行卡发行,但由于当时采取各银行自行发卡、自建受理网络的分散发展模式,到2001年仅实现18个城市银行卡跨银行、跨地区使用,银行卡业务发展缓慢,人民群众用卡不畅。银联成立以后,联合商业银行,大力推动银行卡全国联网通用工作。目前,境内受理商户、POS、ATM分别是银联成立前的17.2倍、17.5倍、7.6倍。
银行卡不仅可以在餐饮、酒店、百货等行业使用,而且可以在水、电、气等公用事业以及学校、医院、航空、铁路等领域广泛应用。持卡人还可以通过银联在线支付、银联手机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智能电视支付等更加多元的创新支付方式,实现缴纳公用事业费、预订机票和酒店、信用卡还款、自助转账等功能。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拓展至全国9万多个农村金融网点,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现在可以说“无卡难行天下”。
第二,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
银联尚在筹备期间的时候,针对当时交易系统处理能力弱、成功率低的情况,立项建设第一代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2004年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代系统,实现全国银行卡跨行交易集中处理,跨行交易成功率由银联成立以前不到50%快速提高到99%以上,对推动银行卡全国联网通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为适应银行卡产业和银联发展特别是国际化及创新业务发展需要,我们决定建设性能更先进、抗风险能力更强的第二代跨行交易清算系统。新系统于2011年底全面建成,大大提升了银联的国内外市场服务能力,同时也成为我国银行卡产业重要的基础设施。
第三,创建了我国银行卡自主品牌。
2004年,银联在自身发展刚刚起步的情况下,着眼长远,提出创建银行卡自主品牌的战略,开始从专事联网通用向品牌创建和运营发展。银联联合商业银行,建立并推广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银联自主标准体系,覆盖银行卡业务、技术、风险等方面,改变了银联成立以前国内各银行采用跨国公司标准或自定标准的状况。推动商业银行发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银联卡23.5亿张,占国内银行卡发卡总量80%以上。从交易量看,银联卡占全球市场21.8%,银联成为全球第三大银行卡品牌。
第四,基本构建了全球受理网络。
银行卡市场是一个既具有区域性特征,又具有全球化特征的市场。2004年,银联提出国际化战略,第一步以港澳为突破口,第二步夯实亚太市场,第三步锲入欧美市场,最终将银联受理网络延伸到全球,基本覆盖中国人经常到访的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借记卡受理网络和全球重要的信用卡受理网络、ATM受理网络,“中国人走到哪里,银联卡用到哪里”正逐步成为现实。
第五,引领推动了银行卡产业发展
银联成立以前,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缓慢,到2001年银行卡跨行交易仅有917亿元,银行卡渗透率仅有2.1%。中国银联的成立,成为我国银行卡发展的“拐点”,银行卡交易开始超常规增长,2011年银行卡跨行交易达15.9万亿元,银行卡渗透率接近40%,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同时,逐步形成链条较为清晰、完整的银行卡产业,走出一条联网通用、联合发展的道路,我国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最具潜力的新兴银行卡大国。银联推动有关方面出台支持银行卡产业发展政策,为银行卡产业和自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推进银行卡普及应用,扩大银行卡受理领域,积极发展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IC卡支付等支付创新业务,强化银行、商户、持卡人服务,形成了以联网通用为基础的多业务、多渠道、多应用的银行卡支付体系。银行卡在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重要的“民生工程”。
未来 全球网络+国际品牌
上海证券报:您刚谈到银联在2004年就提出了国际化战略,这些年银联在国际业务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银联国际化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有怎样的推动作用?
许罗德:银联国际化是中国银联成立十年来的重大成就之一,发展路径可以归纳为“三步走”:第一步,“境内发卡,境外受理”,“沿着中国人的出境路线”展开国际受理网络建设;第二步,“境外发卡,境内受理”,为境外人士到中国商务、旅游、学习提供支付便利;第三步,“全球发卡,全球受理”,满足全球持卡人用卡需要。
目前,银联网络已延伸至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境外125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受理商户达到720万户,ATM达到93万台,基本覆盖中国人经常到访的国家和地区,包括紧急现金支援、跨境网购、银联白金贵宾厅在内的银联境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与此同时,中国银联已经联合新加坡、日本、韩国、俄罗斯、德国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机构发行了超过过1300万张银联卡,而且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持卡人欢迎。
银联国际化不仅巩固了银联自主品牌,为我国企业和居民出境创造支付便利,也为境外持卡人提供了更多的支付选择。
人民币国际化“三步走”的进程,即中期逐步成为广泛接受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中长期成为重要的国际投资货币,长期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而银联卡可以从两个方面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一是加快实现人民币成为区域化或全球化结算货币,二是未来可实现境外人民币回流。
上海证券报:银联对我国支付产业的总体布局是怎样考虑的?
许罗德:对中国银联来说,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我们始终坚持不断创新,努力打造有特色的产品服务体系,为持卡人、商户和合作机构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
首先是加快银行卡产品创新。随着联网通用日益深化,为满足细分消费者需求,中国银联正在设计适应不同人群、不同用途的银联卡产品。比如面向三农的福农卡,面向高端客户的银联尊尚白金服务等等。
其次是优化创新业务布局。形成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电视支付、IC卡支付相互补充的创新业务体系;打造覆盖多种渠道,功能全面的无卡支付交易处理平台;探索远程支付与现场支付相结合的移动支付业务模式;把智能电视打造成为具有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公共服务功能的综合支付应用平台;发挥IC卡功能强大、安全性高,“一卡通用”、“一卡多用”的优势。
再者是探索新的商业模式。随着新的支付业务品种和商业模式也不断涌现,中国银联也在尝试探索,希望未来将银联建设成为综合支付服务平台。在提升转接能力,做好转接服务的同时,探索为银行、商户、持卡人提供更加多元的增值服务,提升品牌价值。
上海证券报:银联在在线支付和移动支付等创新支付领域有何规划?
许罗德:随着国内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其实我们一直在考虑为传统线下的商户提供线上支付甚至移动支付服务,打造“线上银联”。近年来,我们已经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包括构建 “银联在线商城”,开发可应用于互联网和手机的多种客户端。目前,我们正不断加大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的投入和推广,同时也积极推进其他支付渠道不断创新。
一是强化无卡支付交易处理平台功能,为相关机构提供一站式接入服务。中国银联依托现有银行卡交易清算系统,已初步建成了行业领先、高效安全、开放式的无卡交易处理平台,为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及其他创新支付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性平台。目前,绝大部分商业银行已接入该平台,其中包括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众多区域性银行以及部分外资银行。
二是推广“银联在线支付”,加快线上银联发展。“银联在线支付”基于无卡支付交易处理平台,旨在满足各方对网上支付的需求。我们正在不断拓展银联线上支付的应用范围,加快发展网上公用事业缴费、转账还款、在线购物、商旅预订等业务。
三是推广银联手机支付产品。移动支付市场潜力巨大,中国银联通过发挥产业引领作用,联合银行、移动通信运营商等相关各方,推动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共同打造开放、共享的移动支付商圈,发展移动支付应用。
四是推动智能电视支付业务。开展数字电视、IPTV电视和互联网电视支付业务试点,组建智能电视支付产业联盟。
未来,中国银联将继续丰富和完善银联卡产品和服务体系,并推动创新支付多元快速发展。通过提升用户对银联创新支付的体验,逐步实现持卡人通过一次注册或验证,就可享受多渠道的银联创新支付服务。
金融IC卡 公益性和商业性高度融合
上海证券报:银联如何看待金融IC卡应用?在推动金融IC卡应用方面银联做了哪些努力?
许罗德:金融IC卡安全性高、功能应用丰富,是银行卡产业升级换代的方向,也是银联卡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重要内容。我国金融IC卡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时机已经成熟,近两三年将是金融IC卡大规模发展的黄金时期。
目前,国内金融IC卡累计发行接近2300万张,可在90%以上的商户POS终端和62万台非接触支付终端上使用。特别是在与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金融IC卡的非接触式小额快速支付应用商户已覆盖多个行业和领域,涵盖餐饮、超市、百货、公交、便利店、药房、医院、高校和服饰品商店等。
推广金融IC卡是卡基支付升级换代的重要工作,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金融IC卡小额便民支付等功能在社保、铁路、教育、卫生、公交等诸多行业的应用,增强了银行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拓展能力,体现了政府(社会)管理功能的公益性和金融支付功能的商业性的高度融合。
未来中国银联将继续按照人民银行的部署,贯彻落实金融IC卡推广应用工作方案,尽快形成大规模推广应用局面。在发卡端大力推动商业银行进行发卡系统改造,在受理端尽快完成所有POS和ATM终端IC卡受理改造,并着力发展非接触式POS终端和圈存终端。在行业应用方面,做好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工作,争取启动医保卡加载金融功能,拓展多行业金融IC卡应用,让金融IC卡在承载社会功能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责任 做一个有良知的企业
上海证券报:银联如何看待企业社会责任?作为银行卡组织,银联是如何结合产业特点推动社会公益事业?
许罗德:中国银联处于中国银行卡产业的核心和枢纽地位,对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积极履行产业使命。
同时,中国银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积极投身各类公益事业和赈灾捐款活动;另一方面,推出“银联励志”系列公益活动。除了通过捐款捐物方式予以支持外,银联也联合商业银行等各方探索公益事业新模式,从银行卡产业出发汇集更多力量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银行卡产业和银联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爱,未来中国银联将继续联合产业各方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为中国社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