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机理须重视
⊙记者 周翀
20天前,深交所实施新股上市首日限制过度炒作的新规;昨天,首航节能就破发,且未触发盘中临时停牌。同日上市的德联集团涨幅也仅为8.82%。
这20天来,21只上市的中小盘新股,从上市首日必遭盘中临停,甚至翌日再大幅上涨,到首日涨幅收窄,再到未触“限炒令”红线,甚至破发,确乎走出了一个新股上市首日价格整体回归理性的趋势。这种趋势,与近期二级市场震荡行情密切相关,也与“限炒令”的效果相关。
市场上每个人都清楚,“限炒”只是手段并非目的,所以,在为“限炒令”从遭遇尴尬到初步收效感到松了口气的同时,我们提请大家注意,“限炒”背后还有很多更加重要的市场机理值得重视。
首先,起码可以判断,我们对新股热传导路径的认识是基本正确的,并有必要进一步深化。2月28日,本报“发行改革前沿问题研究”专栏刊发文章,明确指出“新股热”的传导路径是二级市场因投资者“情绪溢价”形成的热度,为一级市场投资者申购新股提供了安全边际,从而使热度向一级市场买方传导,一级市场买方的热度,又因改革措施不到位,进一步向一级市场卖方传导。因此,建议对新股上市首日交易机制进行调整。不管“限炒令”是否属行政措施,它的确抓住了解决“新股热”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并且配合二级市场环境的变化,取得了初步效果,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密切观察措施的效果,并继续深化对“新股热”的认识。
其次,对中小投资者的善意告知和具体的可操作性措施应该密切结合,才适用于目前的市场发展阶段。监管部门此前已多次提示“炒新”风险,但正是因为“限炒令”的出台,给了中小投资者一个不“炒新”的现实理由。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曾解读说,“限炒令”的盘中临停,就是为了让很多中小投资者“停下来,想一想”,是否要跟风炒作。在这个阶段的首日表现中,想必“停下来,想一想”这个机制的作用,可能还要高于“限炒”的作用。特别是对首日买入者中87%的那些第一次、第二次炒新的散户,的确帮他们减少了一次大概率的亏损。由此可见,对多次提示的“炒差”风险,监管部门也应该尽快出台配套的可操作性措施。
最后,我们还应该看到游资的力量。新、小、差是游资频繁出击的战场,他们的猎食对象往往就是中小投资者。如果某天“限炒令”起到了明显、持续的作用,那一定是游资对新股首日市场的撤退所致。游资仅仅是噪声交易者吗?在某只具体的股票上,答案往往并非如此。而市场的亮点,往往又是由这一只只具体的股票构成的。我们提请监管部门加强对游资的摸底及对其行为的研究,从而让这个占领着机构与散户之间庞大地带的力量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