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峥
今年全国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节奏一反“早投放、早受益”的经营惯性,出现了放缓迹象。特别2月信贷并未如期那样在春节后迅速增长,低于1月的信贷增量,而票据融资出现了久违的增长。
可以说,流动性约束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供给能力的主要因素。
按照当前信贷数据统计规则,反映的是贷款余额的增量。若存量贷款大量到期,即使新发放贷款较多,也难以实现信贷余额快速增长。2009年和2010年两年合计新增人民币贷款17.54万亿元,占存量贷款余额近三分之一。按中长期贷款大多一至三年的期限,预计今年存量贷款将大量集中到期,从而压缩了信贷增长的空间。不仅如此,相对于当年GDP,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明显偏多,导致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下降。去年末全国各项贷款余额与当年GDP的比例为1.16,明显高出2008年末0.97的水平。可见,从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看,信贷投放存在向常态回归的客观需求。
信贷资金缺少有效出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传统上,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电力、铁路、公路等,是吸纳信贷资金的重要领域。特别是房地产领域的新增贷款,接近全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量的四分之一。但在调控政策作用下,去年全国房地产贷款增量占全部各项贷款增量的比例由上年的26.9%降至17.5%。此外,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调整铁道部融资以及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经济结构调整引发信贷资金暂时闲置等,都减少了信贷资金的有效出口。
最近半年,关于民间融资风险事件增多,反映出来的金融风险确实让人忧虑。通常,金融机构信贷经营存在明显顺周期特征,在经济下滑环境下,金融机构倾向于提高审贷标准,降低信贷投放意愿。从银监会公布的银行资产质量数据看,不良贷款金额和不良贷款率均出现了微升。截至去年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第三季度末上升201亿元,不良贷款率较第三季度末上升0.1个百分点,实属近年罕见。
实体经济的有效信贷需求也存在不足。今年前2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1.5%,较上年全年回落2.3个百分点,进而带动中长期贷款增长放缓。全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人民币短期贷款增加6640亿元,超出中长期贷款2506亿元。虽然中国制造业经理人指数PMI在2月出现微升,但制造业总体上还没有完全摆脱不景气的状态。而汇丰银行3月22日公布的中国PMI(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预览指数),由2月的49.6下降至48.1。
不过,还应该看到,信贷稳定增长的有利因素也在逐渐积聚。比如,回补原材料存货正带动流动资金需求上升。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的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8%,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连续10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继续减少,且降幅有所加大。随着主要原材料存货的触底反弹,制造业企业回补原材料库存的需求将会增加,并带动流动资金周转需求上升。预计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仍将维持一定规模增长。又比如,随着春暖花开,固定资产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这也将增加中长期信贷资金需求。特别是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的推进,国家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的实施,将带动中长期贷款增速触底回升。还有,从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中游制造业的运行看,生产量环比大幅提升,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通常,中游制造业是制造业“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具有一定的经济先行指标器作用。据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调查,全国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的生产量2月环比大幅提升。
综合上述分析,特别是考虑到信贷稳定增长有利因素增多,加上存量贷款到期因素影响减弱,预计全年信贷增速将触底回升,信贷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减。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