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宏 ○编辑 张亦文
记者从已经发布的基金2011年年报中发现,部分基金经理对于去年操作的总结和今年投资方向的展望“含金量”大幅下降。往年飞扬的文采、清晰的逻辑,往往被今年年报中“隐晦”的措辞、取巧的叙述、平淡甚至有些平庸的结论所取代。
总结起来,基金2011年年报的观点,可以用“宏观难判、行情难断、操作难为”来总结。这或许也反映了今年年初以来,基金操作思路反复、整体业绩不佳的现实。
难点一:宏观走向结论难下
2012年的宏观经济走向是每份基金年报都涉及的,但是没有几份能够给出明确的结论。这在推崇“从上至下”策略思路的近几年中较为罕见。
更为罕见的是,往年宏观层面的争议往往是对未来事实发展有所分歧,比如2011年初,整个市场的争议在于2011年通胀的高点出现在哪个季度上,而今年的争议则完全视乎投资经理的自身感受。比如,同样针对今年已经逐步回落的通胀、已经开始放松的政策、以及逐步回稳的欧美经济,各家机构的结论几乎是完全不一致。中邮、鹏华、易方达的一些基金认为,宏观经济仍然挑战很大。“展望2012年,国内外宏观经济仍然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目前尚不能肯定危机能否得到妥善解决”、“美国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还存在不稳定性”,等等。
而富国、南方、易方达旗下的另一些基金则认为,“由于欧洲问题的部分解决,海外经济也有了复苏的态势”、“依托城镇化和消费升级两大引擎,中国经济内生性的增长动力依然充沛”、“只要存在足够稳定的社会发展空间,勤劳和智慧的中国人民完全可以创造中国经济更加辉煌的明天”,等等乐观结论。
在左右难为的结论下,一些基金经理“聪明”的使用了“骑墙”式的结论:“既要对影响资本市场的各种风险保持警惕,也要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保持乐观的态度。”
难点二:行情策略依据何在?
而即便对宏观的争议搁置一旁,对于未来行情的判断,乃至驱动行情的动力,各方都有极不一样的看法。从年报看,已经有“政策预期派”、“通胀决定派”、“经济增速决定派”等各方观点。
东吴基金的任壮认为,在经济复苏阶段决定资本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是“政策预期”。2012年国内经济政策方向实际上是以“稳”为主,所以市场的阶段性底部已经出现。
上投中国优势的杨安乐指出,通货膨胀压力将明显减轻,货币政策将逐步转为中性,存款准备金率将可能有所降低,这些因素“对股票市场正面作用也会越来越显著”。 中欧新趋势经济认为,由于目前股市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反映了较多经济下滑的因素,预计基本面的改善有助于股市的回升。
长信金利认为,“通胀因素必须警惕”,并认为机会是结构性的。
易方达旗下一只基金认为:短期而言,因紧缩政策导致的业绩环比下降预期仍未得到有效扭转,而中期投资逻辑仍无法有效确立,估值去泡沫化过程仍将进行,对于短期的反弹——只可“在战术上进行把握”。
当然,还有不少基金经理以“2012年证券市场仍然难以形成大级别的上涨趋势,更多的机会在于波段操作空间以及结构性机会”,或是“上有经济压力、下有估值底”来模糊的回应。
这个结论的逻辑依据呢?很遗憾,没有。
具体行业逻辑更趋散乱
从宏观到市场再到行业取舍,各家基金的说法则更加各异,差异判断也极大。
今年以来业绩出色的东吴行业轮动基金的任壮认为,上半年存在看好流动性过剩驱动下的“资源型品种”,比如煤炭、金融、地产等,但这个观点在行业内认同者寥寥无几。
长信金利基金认为,今年要警惕“通胀这个变量”,但同时其也认为值得关注低估值和业绩增长确定的行业和个股,如果未来流动性改善,将提供比较大的弹性。
有的基金认为股市会“去投资化”;有的基金认为,经济依然需要支柱型产业,可以考虑地产;有的基金认为要关注消费产业;有的基金认为平面电视很好。莫衷一是的背后,是机构整体思路无法达成共识的现实。